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诸光禄还于越》
《送诸光禄还于越》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几年东省月,坐忆故园游。

忽有缄书至,兰亭褉事脩。

芙蓉天镜晓,风雨石帆秋。

到夜应逢雪,门多乘兴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乘兴(chéng xìng)的意思:抓住机会,趁着兴头做某事。

东省(dōng shěng)的意思:东省指的是不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只管自己的事情。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缄书(jiān shū)的意思:指封存、保存信件,不让外人知晓其内容。

兰亭(lán tíng)的意思: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也指文人墨客的聚会。

石帆(shí fān)的意思:指石头像帆船一样的形状。

天镜(tiān jì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明亮物体,比喻能够照亮人们心灵的智慧或榜样。

雨石(yǔ shí)的意思:形容雨水打在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比喻有才华的人受到赞赏和鼓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诸光禄还于越》。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故乡景色的深情回忆。

首联“几年东省月,坐忆故园游。”以“东省月”象征离别之久,诗人独坐月下,思绪飘回往昔与友人在故乡游玩的美好时光。次联“忽有缄书至,兰亭褉事脩。”写友人突然寄来书信,告知将修复兰亭的春游活动,勾起诗人对兰亭春游的回忆。

颔联“芙蓉天镜晓,风雨石帆秋。”通过“芙蓉”、“天镜”、“晓”、“风雨”、“石帆”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晨芙蓉映照如镜的湖面,秋日风雨中的石帆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着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尾联“到夜应逢雪,门多乘兴舟。”预想友人归乡后,夜晚可能会遇到雪花纷飞的景象,门前停泊着因兴致而来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生活充满期待和想象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合欢木

合欢爱嘉名,矧复知昏旦。

淮土产特多,葱茏荫沟岸。

离离青叶解,冉冉红茸散。

静和宿露捲,动与微风恋。

物意岂悦人,和乐自堪玩。

蹇予寡所谐,触事多忿悁。

亦儗学嵇生,植根向庭畔。

(0)

题子昂江天钓艇图

雨馀秋水满山前,正是江南落雁天。

何处故人鱼艇小,乱蝉疏树夕阳边。

(0)

秋夜京口

铁瓮城头刻漏迟,凉霜如雪扑帘飞。

雁声到地梦回枕,月色满船人捣衣。

塞北将军犹索战,江南游子苦思归。

呼鹰腰箭纵围猎,苜蓿秋深马正肥。

(0)

望葛市有怀故人卢子仪以附他舟不得上岸相见予往赴主一书院时卢实送予至长沙今经其里不一造门能无憾乎至樊口作

顺流无风江更急,岁暮归人浩难絷。

所思只隔江上村,乱树参差不容入。

忆昨扁舟溯云梦,触热千里能相送。

我来怅望竟空还,一樽知是何年共。

樊山苍苍赤壁暮,武昌对岸黄州路。

连声大笑橹如飞,回头独送孤云去。

(0)

送范德机

往岁从君直禁林,相于道义最情深。

有愁并许诗频和,已醉宁辞酒屡斟。

漏下秋宵何杳杳,窗开晴昼自阴阴。

当时话别虽匆遽,祇使离忧搅客心。

(0)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

忆昔神禹奠九州,兹山会计功始休。

诸侯玉帛渺何许,但见万水从东流。

衣冠永闭阳明洞,夜闻鬼哭岩之幽。

珠宫贝阙号龙瑞,天造地设非人谋。

槎牙怪树冻不死,化作千丈苍玉虬。

丹洞呀然仙掌裂,翠峰巧矣蛾眉修。

梅梁飞去铁锁断,往往雷雨生灵湫。

轩辕缑神极秘怪,海上笙鹤时相投。

平生闭门读史讴,子乃探穴先吾游。

明当挟子期汗漫,题诗更在最上头。

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饥溺忧民忧。

故家乔木尚可求,有子有孙百世留。

卧横玉箫泛归舟,吹散万斛江南愁。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