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中承厉吉老送芍药色微黄者尤奇戏成二小诗为谢·其二》
《雨中承厉吉老送芍药色微黄者尤奇戏成二小诗为谢·其二》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胜韵幽香敢自珍,静中风味见天真。

乱红千点飘零尽,留得奇葩殿晚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敢自(gǎn zì)的意思:敢于自我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见天(jiàn tiān)的意思:每天都能见到,形容非常频繁、经常发生。

飘零(piāo líng)的意思:形容无所依托,四处漂泊、流浪。

奇葩(qí pā)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独特奇特的人或事物。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晚春(wǎn chūn)的意思:指春季即将结束,接近夏季的时候。

幽香(yōu xiāng)的意思:指花香、草香等淡雅而清幽的香气。

中风(zhòng fēng)的意思:指中风病,也用来形容突然遭受打击或意外的困扰。

自珍(zì zhēn)的意思:自己珍惜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雨中承厉吉老送芍药色微黄者尤奇戏成二小诗为谢》中的第二首。通过“胜韵幽香敢自珍,静中风味见天真”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芍药花香气与韵味的珍视,以及在宁静中显现的自然真挚之美。接着,“乱红千点飘零尽,留得奇葩殿晚春”描绘了在风雨中,众多花朵凋零的情景,而唯有这朵芍药花依然绽放,成为晚春最后的美丽点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涿州行

四郊茫茫沙草白,青山迢遥亘西北。

涿州百里近都门,北来南去无晨昏。

道边邮亭连古堠,时平不置官军守。

土墙茆屋尽耕屯,半插青帘卖新酒。

牛车辚辚冲早寒,争先槁秸输县官。

少年家家便骑射,雉兔如林不论价。

由来意气倾山冈,邂逅相逢肯相借。

伐石为碑记古人,凄凉遗刻百年存。

摩挲三叹忆盛德,路人为指楼桑村。

(0)

湖上杂咏·其一

草色连云暗水陂,掠芹乳燕影差池。

游丝惜似春光尽,密罥残花挂竹枝。

(0)

燕京春暮寄山中人·其二

蚕熟柔桑更绿,莺啼小麦初黄。

吃饼且随燕蓟,缲丝空忆荆杨。

(0)

病中赠医僧悦可庭

我怀佛祖病,不独病厥躬。

三界病有尽,我病无终穷。

可庭解医病,聊与言病功。

虚空病之体,病体离虚空。

呻吟侬笑病,欢乐病笑侬。

推病病不去,觅病病无踪。

年来识病处,不将病挂胸。

千病及万病,只与一病同。

有身则有病,无身病何从。

(0)

全室禅师使西天竺取经回朝奉和

竺乾万里归来日,庭下松枝已向东。

皓皓庞眉逾雪白,翩翩毳衲带云红。

昙花瑞现传天界,贝叶文翻进帝宫。

千手大悲增意气,护龙河上舞春风。

(0)

胡侍郎所藏会稽王冕梅花图

会稽王冕双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

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

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酌西湖船。

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

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

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

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

不数杨补之,每逢汤叔雅。

笔精妙夺造化神,坐使良工尽惊诧。

平生放荡礼法疏,开口每欲谈孙吴。

一日骑牛入燕市,嗔目怪杀黄髯胡。

地老天荒公已死,留得清名传画史。

南宫侍郎铁石肠,爱公梅花入骨髓。

示我万玉图,繁花烂无比。

香度禹陵风,影落镜湖水。

开图看花良可吁,咸平树老无遗株。

诗魂有些招不返,高风谁起孤山逋。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