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闸兹为坝,议因辛卯行。
脊犹出水尺,涨乃泄川平。
一兴利一弊,要度重和轻。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兴济坝》。诗中描绘了兴济坝的建造过程与功效,以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首句“易闸兹为坝”,点明了兴济坝的建设背景,从原有的闸门改造为堤坝,以期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接下来,“议因辛卯行”说明了工程的起始时间,辛卯年,即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一年,体现了历史的精确性。
“脊犹出水尺,涨乃泄川平。”这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兴济坝在不同水位下的运作状态。当水位上涨时,坝体能够有效控制水流,防止泛滥;而当水位下降时,则能释放蓄积的水量,保持河流的平稳流动。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师的智慧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北固晏津郡,东虞潦泺氓。”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兴济坝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它稳固了北方的交通要道,保障了津郡的安宁;同时,也帮助东部地区抵御洪水,保护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兴济坝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设施。
最后,“一兴利一弊,要度重和轻。”这句话总结了水利工程的普遍原则:任何工程都有其利弊,关键在于权衡取舍。兴济坝的建设既带来了便利,也需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力求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兴济坝的工程细节与实际效果,还蕴含了对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