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其二》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其二》全文
宋 / 陈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窗扉

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窗扉(chuāng fēi)的意思:指窗户和门。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坡老(pō lǎo)的意思:指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青嶂(qīng zhàng)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青山,常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烟波(yān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烟雾缭绕,波纹起伏的景象,形容水面景色美丽、宜人。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直节(zhí jié)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坚守正义、不屈服于外界压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十里烟波竹外溪”,以“十里”形容溪流之长,烟波缭绕,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同时“竹外溪”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次句“隔溪青嶂绕窗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青色的山峦仿佛环绕着窗户,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凸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后两句“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升华与思考。这里借用了苏轼(东坡)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忆与敬仰。诗句中的“直节”不仅指竹子的挺拔之姿,也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和不屈精神。“空馀一尺围”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精神品质虽已不在,但它们留下的影响却如同竹子的直径一般,虽然看似微小,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永恒的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高尚人格的尊崇,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陈渊
朝代:宋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猜你喜欢

芦笛

刁半一声画角沉,卷成落叶响秋林。

自知不及梅花韵,亦令寒闺怨藁砧。

(0)

秋来李贺自题

壮士何以绝黄金,黄金亦灰壮士心。

不是邯郸年少侠,数番调苦又忧深。

昨夜寒风从西起,自抽短簪临秋水。

(0)

赵北流招饮会灵台

岩壑阴森雨乍停,瑶池清宴聚仙灵。

炉开似火丹初熟,盘出如瓜枣尚青。

凫鸟暂从天外度,鸾笙时向月中听。

砂求勾漏君为主,愿乞真藏大洞经。

(0)

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其三

招秋秋日遥,招魂魂在否。

春心散江南,极目犹千里。

秋魂聚海北,伤怀迷尺咫。

风兰动幽壑,霜荷翻碧水。

菲菲上下迎,入抱疑之子。

明明掌上珠,寂寂衾中美。

郁没诸悲魂,悠悠三载矣。

梦帝久难筮,巫阳今孰使。

(0)

飓风行.乐府

五月四日,海氛又恶。田门未高,屈闾将落。

今古萧条逐逝流,云风震荡奔遥壑。

一自神州澒洞来,腥尘十载遍人廓。

鬼神含恨复含悽,天水相遭遂相虐。

每疑康回凭怒前,或是巨鳌戴山却。

人言龙伯罢纶归,我畏鸱龟曳衔跃。

自朝及晡,其势愈搏。羲和倦驰,丰隆既蠖。

吾不知蓱翳之胡从兮,时与飞廉而偕作。

吾但忧巢处之莫支兮,安知海潮之骤躩。

狂波十丈自东腾,绿岛迷冥青岫瀹。

已闻盐户众为鱼,复道水军同化雀。

五丝续命事如何,满月经营心不乐。

所畏群生似转蓬,岂向浮居同败箨。

枕畔啾啾中夜声,眼中飒飒前秋魄。

前秋今夏何相络,海水天风那可度。

吾又安能问水滨,海水自强人自弱。

何时蹄迹去中原,居人慎莫邻蛟鳄。

吾亦因之谢海若,胡为实逼处此以与海若争此涯角水风之大橐。

(0)

是夜宿碧云寺

偶借僧窗此夕閒,飞尘远处静云还。

坐看日落归山意,欲引风清放月颜。

夜半灯幽僧舍冷,梦中峰峭客魂艰。

醒来摇笔追残句,犹记千山鳞甲间。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