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镜中之菊为题,借物抒情,探讨了虚实、真伪、有无之间的哲学思考。首句“花临宝镜空非色”,描绘了一幅镜中之花的幻象,花虽在镜中显现,却并非实体,强调了镜像的虚幻性。次句“镜锁秋英色未空”,则指出尽管镜中的菊花色彩并未消失,但其本质仍是虚幻的,进一步深化了镜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后两句“真假尽缘心作幻,倩谁勘破有无中”,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通过“心作幻”这一概念,表达了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影响,认为真假、有无的区分皆源于人心的感知和理解。最后一句“倩谁勘破有无中”,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真假、有无之间,究竟谁能真正洞察其本质?这不仅是对镜中之菊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宇宙本质的深刻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镜中之菊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洞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其四
诸少逸驾追无前,我乘驽马持短鞭。
更添一老爱白雪,但开两眼寻青天。
诗中戈矛欲挥我,君家伯仲空忘年。
摇笔吟哦有裂管,倒囊抖擞无遗笺。
谁知群形消即露,却还本质污与鲜。
田庐有蓬尚塞户,樵衣无布堪补肩。
群儿上垄刍且牧,孤戍曝日旗与旃。
人閒安得真洞府,空中失脚飞神仙。
明月随来会星弁,白云迎去升紫烟。
溪湾留下断虹卧,山阴亦有玲珑田。
双头芍药·其一
金谷栽培异,春皇养育殊。
一枝轻耸翠,双萼密承朱。
根是鸳鸯化,生来姊妹俱。
同行虽有伴,并寝总无夫。
共鉴匀妆脸,偷霞点绛肤。
东邻与西子,谢女共罗敷。
解佩还曾否,为云总解无。
情深难独步,力弱易相扶。
卓氏弥伤寡,长门愈恨孤。
斗誇红粉面,齐著绣罗襦。
尽好藏金屋,谁堪作舞姝。
郎须待刘阮,家想住秦吴。
翠幕浑遮步,雕阑并向隅。
黄金难买笑,为尔倒金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