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湿烟凝,西风户独扃。
乱蛩鸣振鸣,饥鼠出窥镫。
梦冷愁如织,骨支寒有棱。
这首清代左锡嘉的《秋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而凄凉的画面。首句“露重湿烟凝”,通过“露重”和“湿烟”渲染了秋夜的湿润与阴冷,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寂静的氛围。次句“西风户独扃”,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孤独,西风吹过紧闭的门窗,增添了寂寥之感。
“乱蛩鸣振鸣,饥鼠出窥镫”两句,通过“乱蛩”和“饥鼠”的活动,生动地刻画了秋夜的生动细节,虫鸣声杂乱,饥饿的老鼠偷偷出来寻找食物,更显出环境的荒凉。诗人借此寓言人生的艰辛和内心的不安。
“梦冷愁如织,骨支寒有棱”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梦中的忧愁如同织布一般密密麻麻,寒冷使他的骨骼都显得棱角分明,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孤独的寒意。
最后两句“破窗还夜色,缺月挂孤藤”,以景结情,破败的窗户映照着夜色,残缺的月亮挂在孤独的藤蔓上,象征着主人公的境遇和心境,凄凉而无奈。
整体来看,左锡嘉的《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愁苦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千花老无踪,众草来可喜。
欣然得幽寻,我亦病良已。
飞飞两蝴蝶,不悟尘土里。
禽声甚可人,亦似相汝尔。
人生贵惬志,不必须甚美。
三年白沙诗,已费千幅纸。
问君何所乐,赤手费磨洗。
短屏看远山,心作千万里。
此岂画者功,实自一念起。
君当如是观,在此不在彼。
三年读书少馀味,灯火可亲病为祟。
谢侯好事怜我穷,时遣双鱼问憔悴。
交情乃似亲骨肉,学行坐越诸公辈。
胸中万卷书屈蟠,少日力战登诗坛。
下帷却扫谢俗子,冻吟不管儿号寒。
只今食粥已数月,千虑百忧烦笔端。
高才本是栋梁器,苦语终无儒生酸。
乐章短句又清绝,陶写万象嘲江山。
江南草木不得闲,问君何为愁肺肝。
十年行坐想风采,千里魂梦劳追攀。
我无良田归不得,忍穷气味君应识。
囊贮未了岁寒计,学道空愧琳与璧。
交亲零落半鬼录,白日轻去真可惜。
终朝拨火煮芦菔,南山之南待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