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
一阴一阳,柰何如此。
这首诗出自宋代邵雍的《治乱吟五首》之首篇,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世间治与乱、利与害、喜与悲、美与恶之间的复杂关系。邵雍,字尧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乱多于治,害多于利。”开篇即揭示了社会现象中混乱与秩序、危害与利益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在邵雍看来,混乱似乎比治理更为普遍,危害也往往超过带来的好处,这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紧接着,“悲多于喜,恶多于美。”进一步阐述了情感层面的对比,悲伤的情绪似乎比快乐更为常见,丑陋的事物也比美好的事物更多。这种对比强调了人性中消极面的普遍性,以及美好事物相对稀缺的现状。
“一阴一阳,奈何如此。”最后两句则以阴阳哲学为视角,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思考。邵雍在这里借用阴阳理论,指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为何世间总是呈现出更多的混乱、危害、悲伤与丑陋呢?这一问句表达了对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深思,以及对如何调和这些矛盾、实现和谐社会的探索。
邵雍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还体现了他试图从哲学高度寻求解决之道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后世读者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等多重维度的深刻启示。
危岫戴宝塔,亭亭起虚空。
金铎韵广乐,日夜锵天风。
气真逼云汉,兴逸追鸾鸿。
嘉有三禅子,超旷栖禅宫。
相追不惮远,幽致惟我同。
兴尽归一默,人逐归云东。
平轩架绝壑,上与绝顶通。
沧溟忽破碎,百川竞朝宗。
斜阳无远近,山乱高低红。
四表倏明晦,变化安可穷。
夜深风雨来,阴气誇骄雄。
响剧百谷咽,静若一气融。
明发石路乾,清韵生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