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矣尼连火,邈哉阿耨泽。
夜梵流妙音,朝观离空色。
阿耨(ā nòu)的意思:形容言辞高妙、深奥。
垂荫(chuí yīn)的意思:指大树的枝叶向下垂直地遮荫,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功德能给人以庇护和保护。
慈云(cí yún)的意思:形容人的脸上和善宽厚的笑容。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寄远(jì yuǎn)的意思:表示寄托思念之情,将心意寄托给远方的人。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局蹐(jú jí)的意思:指处于困境中,陷入困局或危险境地。
苦相(kǔ xiāng)的意思:形容面容憔悴、苦楚的表情。
兰若(lán rě)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具有高洁的气质。
离苦(lí kǔ)的意思:摆脱痛苦,解脱困境
妙音(miào yīn)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或言语极其优美动人。
奇趣(qí qù)的意思:形容非常有趣、古怪或离奇。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是以(shì yǐ)的意思:因此;所以
四大(sì dà)的意思: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所适(suǒ shì)的意思:适合于特定的条件或环境。
厌离(yàn lí)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感到非常厌烦和不满意。
远迹(yuǎn jì)的意思:离开原地,远离故乡。
诸缘(zhū yuán)的意思:指各种因素、条件或缘由。
朱离(zhū lí)的意思:指人离开了朱门豪宅,回归平凡朴素的生活。
烦恼身(fán nǎo shēn)的意思:形容烦恼困扰自己。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弥陀寺遣暑作》,描绘了他在寺庙中度过暑日的体验。诗人以岩泉、松柏和孤兰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禅意。他感叹自己如同局促在四壁之间的兰草,渴望得到慈云的庇荫,却受到烈日的炙烤。诗人将佛家教义融入其中,表达出对涅槃解脱的向往,认为烦恼之身在清凉的佛法中找到了归宿。
“赫矣尼连火,邈哉阿耨泽”运用象征手法,尼连火喻指世俗的炽热,阿耨泽则象征极乐净土的清凉。诗人进一步阐述,四大皆空,一切缘起缘灭,烦恼与清凉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夜晚,梵呗声如妙音流淌,早晨则观照无我之境,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深深沉浸。
最后,诗人表示要效仿庞居士的洒脱,随心所欲地享受这种清修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王世贞深厚的佛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