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北方(běi fāng)的意思: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笔工(bǐ gōng)的意思:指文笔的水平或书法的技艺。
博士(bó shì)的意思:指具有博士学位的人,也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中(bù zhōng)的意思:不中有中。
定当(dìng dàng)的意思:必定会,一定要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耳闻(ěr wén)的意思:通过听说而得知,不是亲自经历的事情。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冯应(féng yìng)的意思:表示没有准备或不及时应对问题,导致事情出错或失败。
荐至(jiàn zhì)的意思:推荐到极致,形容对某人或某物的推崇程度极高。
里儒(lǐ rú)的意思:指内心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满目(mǎn mù)的意思:充满眼前,到处都是。形容景象壮观、美丽或繁荣。
毛锥(máo zhuī)的意思:指极小、极细的东西。
墨卿(mò qīng)的意思:指书法家或画家的作品。
难得(nán de)的意思:罕见或不容易得到的
士子(shì zǐ)的意思:指有志于科举、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官员的读书人。
书行(shū xíng)的意思:指读书的行为,也指读书的成果。
相摩(xiāng mó)的意思: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互相碰撞。
校书(xiào shū)的意思:指校正书籍中的错误或补正缺漏。
有日(yǒu rì)的意思:指有一天,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中山(zhōng shān)的意思:中山指的是中央和山脉,比喻权力的中心,也可以表示地位崇高的人。
子墨(zǐ mò)的意思:指儿童学习书法或绘画时的笔墨。
- 注释
- 浙间:浙江地区。
笔工:制笔工匠。
冯应科:技艺高超的笔匠。
吴升:著名笔匠。
姚恺:与吴升齐名的笔匠。
金渊:比喻学问或财富之渊博。
毛锥:毛笔的别称。
东坡:苏轼的号。
北方:地理位置,这里指中国北方。
- 翻译
- 浙江地区的笔匠以麻粟为主,技艺精湛的只有冯应科寥寥几人。
吴升、姚恺的笔已经很难寻到,陆震和杨鼎才华相当,相互竞争。
我在金渊游玩时,连饭都吃不饱,破旧的砚台长满了青苔,满目疮痍。
我手中的毛笔自嘲无法写出好字,因为头发花白稀疏,人也老了、秃了。
中山博士的儿子墨卿,写信推荐我给杨茂林。
乡里的读书人大多只懂文书,对于音乐欣赏并不在行。
好的刀具要妥善收藏,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拿出来,博士校对书籍的日子快到了。
到时候我一定送你几百支好笔,正如苏东坡所说,北方很少有这样的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开篇即提及浙江地区众多精通笔墨工艺之人,其中冯应科尤为出类拔萃。接着,诗人提到吴升、姚恺、陆震、杨鼎等书法大家,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如同肩摩手试,显示了一个书法盛行的时代背景。
然而,诗人的个人遭遇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金陵(南京)游历期间,诗人面临饭食不充裕的困境,甚至连砚台都已经破旧,苔藓丛生,尘土满目。诗中“毛锥自笑不中书”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无法跻身于那些书法大家之列的自嘲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提到“中山博士子墨卿”,这位博士子可能是某种学术或文化身份的人物。诗人的贻书荐至杨茂林,则显示了诗人试图通过书信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作品,但周围的儒生大多习刀笔之技,耳濡目染却不懂得音律之美。
“善刀而藏归勿出”表达了一种含蓄的情感,或许是诗人对于自己艺术才华的保留与隐晦,不愿轻易展露。最后两句,“博士校书行有日,定当致汝数百枚”,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某一天能够校订书籍并赠送给他人的期待和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个人遭遇的反思,展现了一个书画家在物质困境中对于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未来的乐观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西灵塔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
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
州城西园入斋祠社
升坛预洁祀,诘早肃分司。
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
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
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
瘗地尊馀奠,人天庶有资。
椒兰卒清酌,簠簋彻香萁。
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釐。
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