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阳纪怀》
《重阳纪怀》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篱根醉倒任斜阳隔夜茱萸便不香。

莫把黄花破帽,教人见我鬓边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yáng怀huái
sòng / wáng

gēnzuìdǎorènxiéyángzhū便biànxiāng

huánghuāzhēmàojiàorénjiànbìnbiānshu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隔夜(gé yè)的意思:指事物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或变质。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篱根(lí gēn)的意思:比喻根基浅薄,不稳固。

破帽(pò mào)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受到破坏,形象受到损害。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茱萸(zhū yú)的意思:指坚贞不屈、永不改变的品质和态度。

注释
醉倒:形容因酒或沉迷而失去意识。
隔夜:指过了一夜的时间。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黄花:菊花,象征着秋天和衰老。
破帽:比喻年老或落魄的样子。
鬓边霜:指白发,比喻岁月的痕迹。
翻译
篱笆根下我沉醉在夕阳中,一夜过去茱萸的香气不再浓。
别让黄花弄乱了我头上的白发,让人看见我鬓角的霜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的感慨。首句“篱根醉倒任斜阳”表现了诗人在秋日暖阳之下,依靠在竹篱旁边,沉浸于酒意之中,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这里的“斜阳”指的是秋天倾斜的阳光,也暗示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

次句“隔夜茱萸便不香”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茱萸,即蕲薟,传说中它有香气,但这儿诗人却用它来比喻时间流逝后往昔美好已不再存在的情怀。

以下两句“莫把黄花遮破帽,教人见我鬓边霜”则是诗人的自嘲与自述。黄花可能指的是菊花,也代表着秋天的象征。在这里,它被用来遮盖破旧的草帽,这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掩饰,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力感。最后,“鬓边霜”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沉重和个人生命历程的老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叱石八景·其六清涧浮翠

林霏烟幄展山腰,中有涓涓碧涧缭。

色映空濛云下宿,气蒸坱北翠横漂。

回风似带寒光入,反照能将暮景描。

有客留连缨可濯,归林飞鸟共相招。

(0)

憨行

防简自闲类橛株,独扪衾影颇恬愉。

不随径窦求生活,任得人呼柴也愚。

(0)

得报添曾孙志喜

天恩叨沐八旬馀,闻报曾孙乍起予。

花木涵濡甘㴻润,芝兰栽植嫩条舒。

锦衣原有前时谱,典籍还存旧日书。

好续唐人脩故事,传呼儿戏闹阶除。

(0)

登高郭伯从韵

拉客携孙心若飞,席阴前岭话机微。

岩光映酒烟凝紫,秋色留人暮未归。

欲与黄花分逸致,凭将晚节傲斜晖。

邻山呼马兴犹剧,醉影参差月上衣。

(0)

二十四日南雄早行

披衣向晓行,鞭急马蹄轻。

击毂长亭去,照鞍旭日升。

遍皆霜草色,独有岸松青。

蹑迹英雄队,快瞻主圣明。

(0)

落梅十首·其五

楚楚带云扮晓妆,无声下径鸟惊狂。

花魁原是占春早,催得群芳趁雨忙。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