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鄞城秋感》
《鄞城秋感》全文
清 / 凌廷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力战东南罢兵,翁洲烽火严城

窗前晓日群鸦散,枕上秋潮万马惊。

丛桂乍添霜后色,高梧时作雨来声。

遥闻诸帅传飞檄,屡报鲸波旦夕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罢兵(bà bīng)的意思:停止战争,结束军事行动

旦夕(dàn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情的发展迅速或情况的变化突然。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飞檄(fēi xí)的意思:指急件、急报。形容消息传递迅速,信函飞快。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鲸波(jīng bō)的意思:形容海洋中鲸鱼游动时所引起的波浪,比喻事物巨大而引起的影响。

力战(lì zhàn)的意思:全力以赴进行战斗,毫不畏惧地奋力作战。

秋潮(qiū cháo)的意思:指秋天的潮水,比喻事物的盛衰兴衰。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时作(shí zuò)的意思:在特定的时机或环境下产生或发生

晓日(xiǎo rì)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太阳,比喻新的希望和未来的曙光。

严城(yán chéng)的意思:指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堡垒,也比喻严密的防范措施。

遥闻(yáo wén)的意思:听说、听闻

枕上(zhěn shàng)的意思:枕头上面,表示非常亲近、亲密的关系。

鉴赏

这首《鄞城秋感》由清代诗人凌廷堪所作,描绘了东南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与秋日鄞城的独特景象。

首联“力战东南未罢兵,翁洲烽火照严城”,开篇即点明了东南地区战事未歇,烽火连天,战火照亮了严城,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

颔联“窗前晓日群鸦散,枕上秋潮万马惊”,转而描写清晨的宁静与战后的余悸。窗外的晨光驱散了乌鸦,仿佛预示着暂时的和平;而枕边的秋潮声,却让人心中涌起万马奔腾般的惊惧,暗示着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

颈联“丛桂乍添霜后色,高梧时作雨来声”,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霜后的桂花增添了几分秋意,高大的梧桐在雨声中摇曳,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喻着自然界中的平静与动荡并存。

尾联“遥闻诸帅传飞檄,屡报鲸波旦夕平”,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待。远方传来将军们传递紧急军令的声音,多次报告海上的风波即将平息,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事早日结束的期盼。

整体而言,《鄞城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战争与自然、现实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作者介绍
凌廷堪

凌廷堪
朝代:清   字:仲子   籍贯:安徽歙县   生辰:1755-1809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少赋异禀,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凌廷堪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 
猜你喜欢

赠傅惕庵二首·其一

多君姓字动芳邮,一揖高踪岂浪投!

经济东山殊未起,文章北海岂无俦!

风尘把手沾衣袂,霄汉论心睨璧钩。

更向樽前问乡土,几时扶醉六桥游?

(0)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其一

尺牍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殷勤报阃外,辛苦叹闺中。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

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

(0)

师次湄岛,诸勋镇行长至礼;余以服制不预,志感·其一

棘人经岁解朝簪,忧国江湖一片心。

太史徒然吹凤律,诸侯空自哕鸾音!

风尘飘泊随南北,云物凄凉变古今。

慰藉新阳来六管,朝霜朔雪不须侵!

(0)

叹老二首·其二

系腰观井说彭篯,泥絮风情入定年。

不管雨云纷变态,得邀无事便神仙。

(0)

叠前韵曾籋云

紫电青霜武库兵,如君岳岳复英英。

直原在己身难枉,热不因人心自清。

岂过屠门思大嚼,为分壁火借馀明。

相期此笔凌云去,升斗沾恩亦足荣。

(0)

又之茂才客游鹿港,富益斋司马邀同赴兰厅,道径堑垣赠诗,即和元韵二首·其二

解组归田学杜门,龙钟一老敢称尊。

衰年黄卷仍为伴,故物青毡幸尚存。

差喜足音到空谷,相携佳句倒芳樽。

最愁风雨中秋夜,莫共乘槎贯月论。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