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酒樽满,不知秋已深。
远水明孤棹,寒烟接断林。
这首清代诗人德宣的《秋日偶过西山》描绘了秋季的闲适与自然景色。首句“几日酒樽满”表达了诗人近期饮酒度日的闲适生活,然而“不知秋已深”则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不经意,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下来,“出门随雁影”,诗人随着大雁南飞的轨迹,展现出季节变换中的迁徙景象。
“巉壁气萧森”描绘了山壁陡峭,秋意浓厚,气氛肃穆,给人以冷寂之感。远处,“远水明孤棹”,一叶扁舟在清澈的水面摇曳,增添了孤独而宁静的画面。近处,“寒烟接断林”,秋烟袅袅,连接着稀疏的树林,更显秋日的凄清。
最后两句“忽惊霜际月,樵径散微阴”是点睛之笔,诗人被霜天明月所惊醒,发现月光洒在樵夫踩出的小径上,投下一片微弱的阴影,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顿悟和对世事的微妙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的深沉与寂静,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淡思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喜轻裘,布衣芒履,任春与秋。
傍人笑我生涯拙,尘寰碌碌,毕竟何求。
物外蓬瀛,壶中方寸,论此宗风没价酬。
谁知道,无为快乐,不羡王侯。
多谋转使多愁。
恰似吞他名利钩。
看日前些子升沉事,把天机丧尽,不肯抽头。
蜂为花忙,蛾因灯逝,只恁迷前忘后忧。
嗟身事,庄周蝶梦,蝶梦庄周。
切劝学人,悟取灵台,休得外求。
这天机玄妙,非容易,与君今日,细说根由。
没口婆婆,偏能言语,没脚童儿,擅蹴戏*。
真消息,见云埋玉洞,月照金楼。
有谁似我能修。
把狮子擒来变作牛。
向黄河浪里翻筋斗。
太阳宫里,捉住猕猴。
白雪花开,青云子结,占得玄关第一筹。
仙宫舍,跨骊龙归去,永玩瀛洲。
大道无名,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笑迷人管见,不言便了,似钻冰取火,纽石为绳。
使尽精神,虚劳神用,缘木求鱼甚日烹。
愚痴辈,磨砖作镜,怎睹光明。
何须百计经营。
守朴朴淳淳绝爱憎。
澄虚心实腹,谷神不死,深根固蒂,久视长生。
湛湛澄澄,先天先地,一*寥寥混杳冥。
希夷理,这一轮皎月,无缺无盈。
瑞雪长空,布满周天,色似银。
况此物不论贫富,应无深远,触处皆均。
片片不教尘污,落处冥冥不听声。
江天静,见天华宇宙,景物皆新。
教人蓦地欢欣。
似一派银河彻底清。
聚时节如铺玉,散来后,无迹无影无形。
此是天机真造化,一比寻常假造成。
阴消尽,待三阳数足,别换新春
打破疑团,谢了空花,饮啄随缘。
有蒲团禅版,消磨白日,临风对月,可度流年。
携个山童,拖条藜杖,闲趁松风影里眠。
从今后,袖金针玉线,顿锁为烟。
何须祖祖相传。
被渭水松风泄尽禅。
昔年会向,水中摸月,如今却解,火里生莲。
向上宗乘,别无玄妙,十百元来是一千。
翻身处,见沤停巨海,云散长天。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
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昵。
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
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
人间漂荡多年。
又排办东华第二筵。
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
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
无难事,功成八百,行满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