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雍 熙 光 老 颂 宋 /黄 庭 坚 独 弄 参 军 无 鼓 笛 ,右 军 池 里 泛 渔 舟 。岂 知 剑 外 雍 熙 老 ,收 得 黄 巢 折 剑 头 。
- 翻译
- 独自一人在参军院中弹奏,却没有鼓笛伴奏。
在右军池边,有人划着小船捕鱼。
- 注释
- 独弄:独自演奏。
参军: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参军院。
无:没有。
鼓笛: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右军池:可能指某个有池塘的地方,右军是古代官署名。
泛渔舟:划船捕鱼。
岂知:哪里知道。
剑外:剑门关之外,代指蜀地或偏远地区。
雍熙:宋太宗年号,这里指时间。
老:指诗人自己。
收得:得到。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折剑头:黄巢曾自言‘我黄巢不做第二等事,只取天下’,此处借指他的兵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答雍熙光老颂》。诗中以“独弄参军无鼓笛”起笔,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仿佛只有一个人独自在参军(一种乐器)的旋律中沉醉,周围没有鼓笛相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右军池里泛渔舟”将场景转移到右军池边,诗人想象着雍熙光老泛舟垂钓的闲适生活,与前文的孤独音乐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哲理。诗人说,谁能想到这位雍熙光老在远离尘世的地方,竟然能从历史的遗迹中——黄巢曾使用过的折断剑头上,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况味。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也寓含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历史韵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塞孤·其二题秋庄图,用屯田韵
入秋来,渐见青林歇。雨后吴山清发。
点点早霜红紫别。朝曦朗,林阴滑。
烟初惹起村舂,钟余打沉山月。骤凉飙窗缝吹裂。
充隐白屋心,痴梦青云阙。老去襟尘方彻。
翠竹苍松留恋切。看早晚,黄花节。
杯在口、菊斟芳,糕在手、盘堆雪。且休辜、里老张设。
徵招.三山簃校碑图,为敷龛谱,石帚
中郎析字闻?臼,辞成几多辛苦。
翠墨影精灵,只沈沈千楮。物缘随好聚。
耐寻觅、烛烧茶煮。万事全抛,十行俱下,访来寰宇。
野馆憩诗心,重门闭、毡余瘦烟堪语。
眼际石华,应也青藜煜吐。却须词笔谱。
检欧剩赵残教补。指图里、一榻寻君,细细量钗股。
八声甘州.绿化上海
展春江花月碧葱茏,物华许争迎。
料千般琪树,十年乔木,百年阴成。
自是垂杨深处,友爱送鹂声。
传语谁家好,相道光荣。
还望楼台翠耸,映帘栊鹦鹉,憨态生生。
想芳菲满院,香草也多情。
问何如、神仙眷属,度良辰美景眼长青。
欢歌里,仗东风暖,万象和平。
瑶台第一层.次张芦川韵,春节大雪三日
粉饰楼台银饰地,霏霏烂月光。
蔽空天外,鹅毛挥洒,鹤羽回翔。
上元镫未上,舞玉龙序闹春王。
且凭赏,映吴绫一色,蜀素无疆。辉煌。
百花齐放,岭梅先占小池旁。
辋川蕉景,山阴晴帖,一样文章。
谢庭传秀句,判絮飞、赌酌琼浆。耀云裳。
试寒消玉帐,炬列牙床。
水龙吟.次周紫芝韵,题吴昌硕山水卷,为东迈兄作
百年尘世蜉蝣,岁华光景云天眇。
安东令尹,榆林风雪,梦魂常绕。
瀛海三山,螺烟九点,更番斜照。
望画屏深处,银钩铁划,留清话,予怀渺。
应识延陵旧谱,共几度、龙门春晓。
听松石上,扪碑鼓下,撚髭微笑。
相对犹言,开天遗事,白头年少。
想从今尊酒,谁携手去,向林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