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谗口(chán kǒu)的意思:指说话诽谤、造谣中伤他人。
耳言(ěr yán)的意思:耳朵听到的言语,指传闻、谣言。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附耳(fù ěr)的意思:偷偷地告诉别人秘密或者私下交流。
青蝇(qīng yíng)的意思:指那些喜欢在别人困难或者不幸的时候加以讥讽、嘲笑或者乘虚而入的人。
如故(rú g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不变的样子
三复(sān f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反复推敲、修改,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
涉世(shè shì)的意思:指经历世事,有社会经验。
跣行(xiǎn xíng)的意思:赤脚行走,形容生活艰苦或奔波劳累。
勿用(wù yòng)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应该使用。
无夷(wú yí)的意思:没有障碍,无法阻挡
夷路(yí lù)的意思:指平坦、宽广的道路。
玉质(yù zhì)的意思:形容物品质地优美、洁白如玉。
自如(zì rú)的意思:自如指事物自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行为。
- 注释
- 跣行:赤脚行走。
夷路:平坦的道路。
贝锦诗:比喻美好的诗篇。
谗口:诽谤之言。
儿女:指亲近的人。
誉喜诉其怒:赞誉和愤怒交织。
青蝇:比喻小人。
玉质自如:像玉一样纯洁无暇。
- 翻译
- 赤脚行走使我脚受伤,世间道路坎坷不平。
反复吟咏贝锦诗篇,自古以来诽谤之言就令人厌恶。
儿女们悄悄对我说话,赞誉和愤怒交织在其中。
无需驱赶苍蝇,我的本质如玉,自然洁净。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故乡之情的诗,通过诗人王炎在宋代所创作的《以游子悲故乡为韵又五首(其四)》。我们可以看到,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跣行我足伤,涉世无夷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难和心中的苦楚,"跣行"指的是赤脚走路,一种极端的生活状态,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现实生活的困顿。
"三复贝锦诗,谗口古亦恶。" 这里所说的“三复贝锦诗”可能是指诗人反复吟咏着那些描绘美好情感的诗篇,但即便如此,仍旧无法消除心中的忧虑和痛苦。"谗口古亦恶"则表现了对世间不公和诽谤的厌恶。
"儿女附耳言,誉喜诉其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家境和睦的场景,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温馨之中,诗人也难以释怀内心的愤懑与不满。
"勿用驱青蝇,玉质自如故。"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的一种劝诫,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纯净,就像玉石一样,即便在污浊的世界中也能保持其清白无瑕。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故乡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复杂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花下对酒二首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
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
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
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
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
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
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欲问花前樽,依然为谁设?
引手攀红樱,红樱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与时景,顷刻犹衰变。
况是血肉身,安能长强健?
人心苦迷执,慕贵忧贫贱。
愁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
况吾头半白,把镜非不见。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劝?
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咚咚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自望秦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答韦八
丽句劳相赠,佳期恨有违。
早知留酒待,悔不趁此归。
春尽绿醅老,雨多红萼稀。
今朝如一醉,犹得及芳菲。
江楼望归 时避难在越中。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
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
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
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