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戆愚(gàng yú)的意思:形容人愚笨、迟钝。
旧闻(jiù wén)的意思:指过时的消息或旧事。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免冠(miǎn guān)的意思:不戴帽子
南董(nán dǒng)的意思:指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下来,不轻易放弃。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巧文(qiǎo wén)的意思:指文辞巧妙、技艺高超的文章或书信。
社友(shè yǒu)的意思:社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用来形容亲密无间的关系。
疏拙(shū zhuō)的意思:形容笨拙、不熟练、不灵活。
谁肯(shuí kěn)的意思:表示对于某种行为或事情,没有人愿意或敢于去做。
消磨(xiāo mó)的意思:消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或者持续的活动来减弱或消除某种感觉、能力或者状态。
寻盟(xún méng)的意思:寻找联盟,寻求合作伙伴
意尚(yì shàng)的意思:指人的品味高尚,追求高雅的生活和文化。
玉座(yù zuò)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高位或统治地位。
执简(zhí jiǎn)的意思: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与浪费。
朱云(zhū yún)的意思:形容日落时夕阳的红霞。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注释
-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档案。
玉座:指皇帝的宝座,代指皇帝。
戆愚:愚直,无知。
诛奸笔:指揭露邪恶、惩治奸邪的笔墨。
南董:可能指南朝的著名学者董巴,这里借指博学的人。
朱云:西汉人,以直言敢谏著称。
社友: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处指文学朋友。
寻盟:寻找共同的约定或盟誓。
- 翻译
- 他曾负责整理古籍于兰台,也曾亲见皇帝接受熏香的礼遇。
虽然我愚钝无能,却妄想以笔伐奸佞,但才疏学浅,写不出华丽的文章。
拿着简策,我自觉不如南董那样博学,摘下官帽,又有谁能效仿朱云直言进谏。
岁月流逝,唯有诗歌留存,朋友们寻找共同的文学盟约,热情依旧高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从事编纂工作的自谦态度和文学才华的反思。开篇“曾掌兰台纂旧闻”指诗人曾负责编撰古籍,即“兰台”之职,掌管文献资料。接着“亦瞻玉座和来薰”表明他也参与过朝廷文书的起草工作,“玉座”象征皇帝或高官,“和来薰”指的是用优雅的词藻润泽文章。
中间两句“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这里“戆愚”形容自己的愚笨,“诛奸笔”可能是指批评不当之处;而“疏拙”则表明自己文章简陋,不求巧饰。
下文“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中,“执简”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时所持的 笔墨之物,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谦逊态度;“愧南董”则是自比于历史上知名的文学家,而感到惭愧。后半句“免冠谁肯救朱云”意在表达即使自己失去官帽,也未必有人能拯救如同乌云密布一般的困境。
最后,“消磨不尽惟诗在,社友寻盟意尚勤”则表明尽管自己的才华未被充分发挥,但诗歌精神依旧存在。这里“消磨不尽”强调诗人的文学志趣未减;“惟诗在”则指诗歌是他情感的寄托;而“社友寻盟意尚勤”则表明与同道中人结盟、共同努力的决心依旧。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和工作态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谦逊謙和的品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四面云山亭子作歌
山庄中山最高处,千峰万岭莫与齐。
金山黑山山城外,虽高于此望觉低。
避暑本自无暑到,夏不厌凉语可稽。
乘閒策马试登陟,浓青深翠盘云蹊。
每值嘉荫辄止憩,为恐仆从劳攀跻。
到来一笠冠绝顶,天风拂拂吹天䨑。
有时晴光摇草树,有时晦影沈岩溪。
吾知之矣起予思,便与作歌亭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