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散庵即事》
《散庵即事》全文
宋 / 赵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屋冷频添火,窗深远炷香。

荆榛白堕境,杖履甜乡

晚日谁云短,閒身得暂长。

畏人成免俗,治药屡传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ànānshì
sòng / zhàofān

lěngpíntiānhuǒchuāngshēnyuǎnzhùxiāng

jīngzhēnbáiduòjìngzhànghēitiánxiāng

wǎnshuíyúnduǎnxiánshēnzàncháng

wèirénchéngmiǎnzhìyàochuánf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堕(bái du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由盛转衰,光芒逐渐消退。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免俗(miǎn sú)的意思:摆脱俗套,不受常规束缚

深远(shēn yuǎn)的意思:指影响或意义广泛、长远的事物或思想。

甜乡(tián xiāng)的意思:指生活富足,物质丰衣足食的地方。

添火(tiān huǒ)的意思:指在已经燃烧的火焰上再添一把柴,使火势更旺,比喻进一步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加剧某种情势。

晚日(wǎn rì)的意思:晚日指的是晚年或晚期,多用于形容人已经年老或事物已经过时。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注释
屋冷:形容屋子内温度低。
频添火:频繁添加柴火以取暖。
窗深:窗户深邃。
远炷香:在远处点燃香。
荆榛:荆棘和灌木丛。
白堕:洁白的果实,可能指梨或苹果等。
境:景象,这里指幻境。
杖履: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晚日:傍晚的太阳。
谁云短:人们常说短暂。
暂长:暂时显得较长。
畏人:害怕被人打扰。
成免俗:以此避免世俗纷扰。
治药:研究药物。
屡传方:经常流传出新的药方。
翻译
室内寒冷常常添柴火,窗户幽深插上香烟袅袅。
荆棘丛中仿佛看到洁白的果实,拄杖漫步如入梦境般的黑色田园。
傍晚的阳光看似短暂,但闲暇的时光却显得格外漫长。
为了避人耳目,我选择远离尘世,研读医术常常得到新的药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散庵即事》。诗人通过描绘屋内的景象,展现了自己闲适的生活状态。"屋冷频添火",反映出冬日里室内的温度不高,诗人需要不断添加柴火以保暖;"窗深远炷香",则暗示着诗人静心修行,燃香静思,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荆榛白堕境",这里的"荆榛"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环境,"白堕"可能是指光阴流逝,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淡泊;"杖履黑甜乡",意指在闲暇时,诗人悠然漫步,仿佛进入了宁静的梦境。

"晚日谁云短,閒身得暂长",诗人感慨即使夕阳短暂,但闲适的生活让他感觉时间似乎延长了;"畏人成免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避世之心,他通过独处和自我修养来远离世俗;"治药屡传方",可能暗指诗人研读医书或草药知识,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对健康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与知识的追求。

作者介绍

赵蕃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奉和夜听妓声诗

烛华似明月,鬟影胜飞桥。

妓儿齐郑乐,争妍学楚腰。

新歌自作曲,旧瑟不须调。

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

(0)

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七首·其三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

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

(0)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其一

深谷煖云飞,重岩花发时。

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0)

七歌·其一

有手有手手叚拙,弄得人世纷如雪。

未宜醒执名利板,但可醉捞秋江月。

忽忽百年成甚事,微微一息久将绝。

呜呼一歌兮为尔怜,要拨云雾转晴天。

(0)

江雨轩

江云惨淡江树黑,殷殷雷声震蛟室。

老龙怒挟风雨来,恍若骊珠散空碧。

已知凉气入桃笙,不觉秋声起芦荻。

渔艇纵横木叶飞,雪山巃嵷银涛立。

鼋鼍出没吼烟雾,鸿雁离披立沙碛。

轩中美人惊梦回,画思诗情满胸臆。

欲赋阳台朝暮情,当用子美春秋笔。

须臾风定雨乍息,自倚阑干观八极。

江南江北若混沌,金山焦山如水黑。

米老难移书画船,志和不弄烟波笛。

我寻酒伴扣柴门,落红满地无行迹。

(0)

瑞兔

储精月殿几何年,今换新妆下九天。

玄毳霏霏煤雨润,黔姿闪闪墨云鲜。

眠寻雪窟身难隐,行傍梅花色更妍。

似此真为清世瑞,可无诗献玉阶前。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