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游览盘门东,傍晚从阊门西出行的景象。诗中的“四顾茫无人”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但见白日低”则是时间流逝和光阴的变化。在荒凉的林中笼罩着昏烟,仅有的生动之处是归巢的鸟儿鸣叫。最后两句“物皆得所托, 而我无安栖”,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宁和对归属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王安石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使得这首简短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表现力的作品之一。
黎女豪家笄有岁,如期置酒属亲至。
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
点侧虫蛾摺花卉,淡粟青纹绕余地。
便坐纺织黎锦单,拆杂吴人彩丝致。
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
女儿竞戴小花笠,簪两银篦加雉翠。
半锦短衫花襈裙,白足女奴绛包髻。
少年男子竹弓弦,花幔缠头束腰际。
藤帽斜珠双耳环,缬锦垂裙赤文臂。
文臂郎君绣面女,并上秋千两摇曳。
分头携手簇遨游,殷山沓地蛮声气。
歌中答意自心知,但许昏家箭为誓。
椎牛击鼓会金钗,为欢那复知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