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恶(pì è)的意思:排除邪恶、驱除恶势力。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涧松(jiàn sōng)的意思:指坚定不移、坚强不屈的品质。
冷露(lěng lù)的意思:指秋天时节,露水开始变得冷,意味着已经进入秋季。
剩有(shèng yǒu)的意思:指剩余的、残存的。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同德(tóng dé)的意思:指志同道合,品行相同,具有共同的德行和价值观。
我自(wǒ zì)的意思:指自己主动做某事,不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
消灾(xiāo zāi)的意思:消除灾害、避免灾难
自禁(zì jīn)的意思:自我约束,自己禁止某种行为或欲望
- 注释
- 桓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
高:高处。
事:事迹。
可:可以。
寻:寻找。
黄花:菊花。
绿畦:绿色的菜地。
深:茂盛。
消灾:消除灾难。
辟恶:避开邪恶。
君:你。
采:采摘。
冷露:寒冷的露水。
寒霜:霜冻。
我自禁:我独自承担。
篱物:篱笆边的植物。
早荣:早早繁荣。
早谢:早早凋零。
涧松:涧边松树。
同德:同样的美德。
同心:团结一心。
陶公:指陶渊明。
岂是:难道只是。
居贫者:贫穷的人。
剩有:剩下有。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的典故,象征隐居生活。
万朵金:形容菊花繁多如金。
- 翻译
- 桓景登高之事仍然可以追寻,黄色菊花盛开之处,绿色菜田深邃。
为了消除灾难和邪恶,你需要采摘它们,而我则会独自承受寒冷露水和霜冻。
篱笆边的植物早早繁荣又早早凋零,涧边松树却因同样的美德而团结一心。
陶渊明怎会仅仅因为贫穷而居于此,他那东篱下仍有万朵金黄的菊花盛开。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菊花盛开的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首句“桓景登高事可寻”表明诗人登临高处,可以寻访到历史上名人的轨迹,这里可能指的是古时贤人或隐逸之士登高望远的情景。
接着,“黄花开处绿畦深”写出了菊花如金色的繁盛,伴随着绿色菜畦的深邃,显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生命力的旺盛。这里“黄花”指的是菊花,而“绿畦”则是种植蔬菜的田地。
第三句“消灾辟恶君须采”含有道德教化的意味,意在劝诫读者要采撷这份美好,以驱除灾难和邪恶之事。诗人强调了菊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具备象征意义。
“冷露寒霜我自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秋天的清凉,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被外界的寒冷所影响。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坚定的意志。
“篱物早荣还早谢”写的是园中植物或花卉迅速繁盛又迅速凋谢,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里的“篱物”可能特指菊花周围的其他植物。
“涧松同德复同心”则是将溪边的松树比喻为具有相同美德和坚定心志之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寄寓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陶公岂是居贫者”中的“陶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以隐逸著称。这句表达了对陶渊明清贫自守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陶渊明形象,强调了精神上的独立和纯粹。
最后,“剩有东篱万朵金”则是说在这个充满菊花的园地里,即便是简单的竹篱,也被装点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这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繁盛,更通过“万朵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赞美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道德教诲和个人情操,是一篇充满哲理与审美意味的古典诗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与客饮酒桂花下
堂前老桂开清秋,月光如昼凉飕飗。
对客忻然不能寐,一樽笑酌庭南幽。
昔日李谪仙,独饮春花前。
何如良夜得佳友,天香月色不用费一钱。
昨者中秋景,云月半成暝。
今宵桂花下,即在月宫饮。
花间置酒月照花,酒尽花间月又斜。
如此相逢若不醉,花残月缺空咨嗟。
游仙·其二
乾坤委吾形,夙禀山泽姿。
登拟王屋巅,泛彼东坑湄。
吹嘘肤寸云,为霖注枯畦。
朅来溯崇涧,啮舟石离离。
幽事契衷曲,撷藻抚涟漪。
大鹏堕微毳,迎风薄天地。
毫窍禀灵气,翘越卑藩篱。始信佺期志,??黄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