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联以哲思入对,将佛理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悟到色空,冰仍是水”,这句话运用了佛教中的“色空”概念。“色”指的是物质世界,“空”则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在这里,冰作为物质(色)的存在,并没有因为人们对于其本质(空)的理解而改变其物理状态。冰仍然是冰,水仍然是水,这反映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暗示了在不同的认知层面,事物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坐无尘俗,佛何必仙”,这一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修行与超脱的主题。在远离尘世喧嚣、心灵纯净的状态下,佛与仙的区别变得模糊。佛是觉悟者,通过修行达到解脱;仙则是传说中超越凡尘的存在。在理想的境界中,佛与仙的界限被消解,强调了精神追求与超脱世俗的共同目标。这里的“何必”一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肯定和向往。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哲学的融合之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彦恢被旨使京西将归待次用前韵送别因呈乡里亲旧
知公直节自当年,终不留衣与大颠。
胸次已能吞梦泽,功名宁复愧燕然。
登车莫厌尘吹帽,移棹应思水拍天。
归去交游如问我,为言百事老俱捐。
张鳌诗
曹瞒举汉鼎,一目窥九州。
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
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
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
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
公今骑箕尾,笑谈阅千秋。
椿年亦细事,蚁梦轻封侯。
强侯公自出,矫矫亦此流。
作诗纪异事,誓将踵前脩。
愧乏大手笔,为公著嘉猷。
种罂粟
墙根有地一弓许,人言可种数十竹。
翁来只作三年留,仅比浮屠桑下宿。
竹成须待五六年,我已归乡卜新筑。
园夫笑谓主人言,不如锄苗种罂粟。
二月春风上翠茎,三月轻红照深绿。
嫣花落尽罂不空,碎粒圆时粟初熟。
乳膏自入崖蜜甜,满贮醍醐饮僧粥。
与其种竹供后人,孰若栽花资老腹。
人间作计真眼前,万事皆尔真可怜。
十年种木尚不肯,百年种德知何缘。
倚锄自顾颇羞涩,病眼对花空惘然。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