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性地颂·其六》
《性地颂·其六》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六言诗  押[屑]韵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自(běn zì)的意思:从本质上说,本身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求生(qiú shēng)的意思:指为了生存而奋斗、努力。

生本(shēng běn)的意思:指人的一生,或者事物的起始和发展的根本。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眼见(yǎn jiàn)的意思:亲眼看到的事实或现象。

争如(zhēng rú)的意思:争相如此,争先恐后

翻译
生存本就非生存,恐惧消亡何时曾真正消亡。
亲眼所见不如亲耳所闻,口头表达怎比亲身经历。
注释
求生:生存。
本自:本来就是。
无生:并非生存。
畏灭:恐惧消亡。
何曾:何时曾。
暂灭:真正消亡。
眼见:亲眼所见。
耳见:亲耳所闻。
口说:口头表达。
争如:怎比。
鼻说:亲身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名为《性地颂》(其六)。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探讨了生与灭、感知与表达之间的哲理。开篇“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两句,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问和理解,提出了一种超脱世间生死观念的思想。这里的“无生”和“不灭”,可以看作是对永恒与瞬息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则转向感知的层面。这两句通过对比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和身体部位(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探讨了知识与真理的获取途径。诗人似乎在强调,直接的体验或直觉可能远胜于间接的观察或传闻。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刻,蕴含着对生命哲学和认识论的独到见解。通过这种抽象而又生动的表达,张伯端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不仅是一次美学上的享受,也是一次对人生奥秘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赠倪敦复

北轩主人吴中清,所居才义皆有名。

曾在东皋压众宾,人皆阁笔诗已成。

其时于我最有情,如今相见情更深。

野人情义亦不轻,夜来枕上为公吟。

(0)

句·其七

秋高千里月,暮景一帆风。

(0)

湖口·其二

清溪物色亦消忧,风雨何辞有滞留。

定似湖边钓鱼客,一生家事托孤舟。

(0)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其五

忽为严霜诛,惨戚动秋草。

狐狸不足问,豺狼讵横道。

(0)

闻雷

过腊山微雨,开正两震雷。

渐南风土异,伤早岁时催。

放逐渔翁问,淹留漂母哀。

馀寒附烟火,尚有复燃灰。

(0)

庆寿挽诗二首·其二

卤簿严仙仗,笳箫去掖门。

昼閒长乐卫,春寂灞陵园。

壹德诒谋地,群生顾复恩。

神游馀仿像,日入际昆崙。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