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二》全文
- 注释
- 名场:指社会上追求名利的场所。
净缘:纯洁的缘分,指高尚的道德情操。
修行:修炼、修行佛法或道德。
龙天:道教中对神灵的称呼,包括天神和地祇。
挽下:倾倒、引出。
银河水:象征洁净无暇,此处可能比喻清白或理想。
污缁尘:污秽的尘世,指世俗的污垢。
四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 翻译
- 在名利场中结下纯净的缘分,修行中无论何处都护佑神灵。
如今我倾倒银河之水洗涤,却发现这污浊已伴随我四十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感事》(其二),它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污染与精神清净之间矛盾的心境。
“指谓名场结净缘”,这里的“名场”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道场,即修行佛法的地方。而“结净缘”则意味着在那里结下了追求清净之心的因缘。诗人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通过佛法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修行随处护龙天”,“修行”是指修炼佛法,“随处”意味着无论在何处,“护龙天”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名称,代表一种神圣、清净的境界。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随时随地都能守护住内心的清净,如同保护一个洁净的仙境。
“只今挽下银河水”,这里的“只今”意味着现在,“挽下”是指拉下或取出,而“银河水”则是对夜空中银河(即我们所说的银河系)的美化称谓,通常用来比喻清澈的水。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他希望能得到一种源自自然、纯洁无暇的东西。
“已污缁尘四十年”,这里的“已污”是指已经被污染,“缁尘”则特指世间的尘垢,即各种欲望和烦恼。诗人说自己“四十年”,可能是指他感受到自己长时间沉迷于尘世,无法自拔。
整首诗通过对比净与污、修行与尘俗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清净的向往和现实世界污染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佛法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超脱世间烦恼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