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
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罢兵(bà bīng)的意思:停止战争,结束军事行动
边色(biān sè)的意思:形容颜色接近,难以区分。
不行(bù xíng)的意思:不可以,不允许,不行动
斥堠(chì hòu)的意思:斥责、指责。
方道(fāng dào)的意思:方向和道路。也指正确的方法、途径或道理。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汉思(hàn sī)的意思:指中国古代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河边(hé biān)的意思:指河流两岸或河边的事物。
后骑(hòu qí)的意思:指在某个事物或现象发生之后,再有一种类似的事物或现象出现。
笳箫(jiā xiāo)的意思:笳箫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表示悲伤、哀思的情感。在成语中,笳箫常用来比喻悲哀、伤感的情绪。
金铙(jīn náo)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嘹亮。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起前(qǐ qián)的意思:指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计较辛苦。
前军(qián jūn)的意思:指在军队中担任先锋的部队或个人,也可比喻在某个领域中起到先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寝兴(qǐn xīng)的意思:指睡觉的时候不能安心,思虑烦恼,失去入睡的欲望。
勤役(qín yì)的意思:勤奋努力地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
三秦(sān qín)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秦国,泛指古代中国的北方地区。
伤风(shāng fēng)的意思:指因感冒或受凉而生病。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五城(wǔ chéng)的意思:指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的四个附属城市,形容城市规模庞大,繁荣昌盛。
阴山(yīn shān)的意思:指遮蔽阳光的山,比喻阻碍或遮蔽人的前途或发展。
玉节(yù jié)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召募(zhào mù)的意思:招募人员或动员力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生活场景和心境,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辛酸。首句“金铙随玉节”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马铃声随节奏起舞的画面,既表现了边塞军人的闲暇生活,也透露出一丝生灵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等句子,则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而忙碌的战场氛围,战马嘶鸣、士兵奔走,展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紧迫感。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两句,通过对古代边塞城堡和征兵的情景描写,强调了战争的规模与紧急性。这里,“五城”、“三秦”都是泛指边疆地区,用以烘托出当时战事频仍、征兵不断的背景。
“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寒冷与迷茫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争的艰苦和士兵的心境。这里,“天寒”、“白登道”指的是边塞的严寒气候,而“塞浊阴山雾”则是对荒凉之地的一种描绘,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与迷茫感。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一句,将时间拉回到过去,那些年迈的老兵依然坚守在边塞的要塞——乌兰戍。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战争无尽循环的一种哀叹。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两句,则通过对古代乐器和军旗的描写,表达了士兵对于家国的深切思念与不变的忠诚。这里,“笳箫汉思”指的是军中吹奏的乐器声响,而“旌旗边色故”则是对军旗颜色的记忆,用以象征着军人的情感和忠诚。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则直接描写了士兵们日夜操劳、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长期战争中的身心消耗。
最后,“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几句诗则表达了将军对久战无果的忧虑和对未来命运的迷惘。这既是个人对于战争终结与回家的渴望,也反映出整个时代对于和平的向往。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士兵的心境变化以及对和平的无尽渴望。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边塞诗。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
啼鸾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
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