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菜庵》
《菜庵》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嗜淡原非食肉侯,圃翁种此托珍羞

霜根下箸糜烂,雨叶堆盘荐齿柔。

买去固多求益者,拔来应少为人谋

世间至味君何识,三九常充日不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糜烂(mí làn)的意思:形容事物腐烂、衰败。

人谋(rén móu)的意思:指人们的计谋、策略。

三九(sān jiǔ)的意思:指冬季寒冷的天气。

食肉(shí ròu)的意思:指人吃肉,表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富足。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霜根(shuāng gēn)的意思:霜根是指寒露时节,霜冻已经渗入到地下,冻结了根部,比喻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下箸(xià zhù)的意思:放下筷子,指吃完饭或停止用餐。

珍羞(zhēn xiū)的意思:指珍贵而稀少的美味食物,也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

至味(zhì wèi)的意思:指最美好、最满足的味道或感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菜庵》,描绘了他对清淡食物的喜爱和对园中蔬菜的珍视。首句“嗜淡原非食肉侯”表达了诗人并非喜好肉类,而是偏好清淡饮食,暗示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理念。接着,“圃翁种此托珍羞”将园丁比作珍视之人的厨师,强调了蔬菜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霜根下箸兼糜烂,雨叶堆盘荐齿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蔬菜经过霜打和雨水滋润后的鲜美口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与柔滑。诗人认为,这些寻常的菜肴也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并且能满足更多寻求益处的人。

“买去固多求益者,拔来应少为人谋”暗含了诗人对于蔬菜价值的认识,认为它们不仅是日常所需,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选择。最后,“世间至味君何识,三九常充日不忧”点明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即真正的美味在于平淡,即使在严寒时节,只要有这些简单的蔬菜相伴,也能让人内心无忧无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淡的蔬菜为载体,寓言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明朝文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崇尚。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风波远隔乡关路,目断高堂只梦循Author:许汝霖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其一

让却胪传第一人,五云偏奏语溪滨。

恩迁九列邀前席,威肃千官望后尘。

玉署方惊豸绣异,金门又羡凤毛新。

书生荣遇谁堪并,何待悬车始乞身。

(0)

青县

畿邦初占地,朝议又兴屯。

谁引河边骨,来依楼上魂。

畏兵穿小户,避赋去颓垣。

舅氏今垂老,荒尊到古原。

(0)

怀故兴济令许伯玉

客子赋皇华,乘流泛斗槎。

暝烟浮远树,凉月动虚沙。

仙令怀潘岳,尘踪愧孟嘉。

何人夜吹笛,遗恨满天涯。

(0)

青县遇旧

晚过小邑暂徘徊,归友相邀醉一杯。

高枕西风随棹去,不知明月上船来。

(0)

七夕有感而作

织女牛郎自古传,银河相阻意萧然。

今宵忽报鹊桥渡,此际应忙鹤驾迁。

偏事乍逢欢处处,那堪离恨感年年。

人间不晓仙愁意,乞巧徒劳又设筵。

(0)

盘古潭歌嘉庆己卯春纪异

盘古潭接滹沱河,河流旋转成回波。

舟人到此称险绝,咸云其下藏蛟鼍。

蛟鼍时出小游戏,冲堤溃岸凌陂陀。

掀天浪涌抃且舞,喷沫兼挟风雨过。

茫然万顷成巨浸,洞庭震泽宁殊科。

下民其咨溺谁拯,连年泛滥无如何。

时惟问亭方宫保,嗟农无地生田禾。

排决并施导使去,古迹仅剩空泥窠。

谁知灵物终恋此,清潭复出如旋螺。

以绳试探杳无底,谓通海眼应非讹。

迩来异事尤共诧,于牣鱼跃有且多。

一区澄泓未盈亩,仅比古鉴经新磨。

孰知生物竟不测,一网之获盈兼车。

捕鲤捕鲂各如愿,尺计足市终无他。

渔人相聚谈所以,妄称神佑殊偏颇。

四灵为畜龙在沼,水族亦共归天和。

我今泚笔聊纪盛,敢比杜公打渔歌。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