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画》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惠 崇 画 宋 /王 安 石 断 取 沧 州 趣 ,移 来 六 月 天 。道 人 三 昧 力 ,变 化 只 和 铅 。
- 翻译
- 截取沧海的乐趣,移到了六月的天空。
道士凭借深厚的修行力量,能将事物变化如同铅的转化。
- 注释
- 断取:截取。
沧州:指代大海或隐喻深远的意境。
趣:乐趣,引申为超脱世俗的意趣。
移来:转移。
道人:修道之人,可能指仙人或者有高深修养的人。
三昧力:佛教术语,指集中精神、专注力或修行的极高境界。
变化:转变,转化。
只和铅:比喻变化之易,如铅在炼丹术中可以变化成其他金属。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修炼和变化能力的一种赞美。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对道法神奇和自然界万物相互转化的深刻理解。
“断取沧州趣”一句,以“断取”二字,显示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将沧州之景裁剪进诗中。这里的“趣”,指的是美好、有趣的事物或情境,通过这种方式,王安石不仅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品味。
“移来六月天”则是将夏日晴朗的天气搬移到眼前的场景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
“道人三昧力”一句,直接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之一,即道家的修炼能力。在这里,“三昧力”指的是道家通过静坐冥想所达到的内心境界,这种力量能够使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而实现物我两忘。
“变化只和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尘世的神奇变化能力。这里的“铅”,通常指的是金属铅,但在道家修炼中,它也象征着一种可以转化万物的力量。诗人通过将道家的变化与铅相比,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改变万物的超自然能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于道法和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个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追求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司封使君新岁喜雪
玉烛均调应改元,贤侯喜雪望尧天。
暗声撒竹高斋夜,瑞彩连云画戟前。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
应怜陋巷袁安卧,拥褐孤吟又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