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惠崇画》
《惠崇画》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断取沧州趣,移来六月天。

道人三昧力,变化只和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chónghuà
sòng / wángānshí

duàncāngzhōuláiliùyuètiān

dàorénsānmèibiànhuàzhīqiā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断取(duàn qǔ)的意思:指断绝某种联系或中断某种行为。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翻译
截取沧海的乐趣,移到了六月的天空。
道士凭借深厚的修行力量,能将事物变化如同铅的转化。
注释
断取:截取。
沧州:指代大海或隐喻深远的意境。
趣:乐趣,引申为超脱世俗的意趣。
移来:转移。
道人:修道之人,可能指仙人或者有高深修养的人。
三昧力:佛教术语,指集中精神、专注力或修行的极高境界。
变化:转变,转化。
只和铅:比喻变化之易,如铅在炼丹术中可以变化成其他金属。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修炼和变化能力的一种赞美。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对道法神奇和自然界万物相互转化的深刻理解。

“断取沧州趣”一句,以“断取”二字,显示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将沧州之景裁剪进诗中。这里的“趣”,指的是美好、有趣的事物或情境,通过这种方式,王安石不仅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品味。

“移来六月天”则是将夏日晴朗的天气搬移到眼前的场景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

“道人三昧力”一句,直接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之一,即道家的修炼能力。在这里,“三昧力”指的是道家通过静坐冥想所达到的内心境界,这种力量能够使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而实现物我两忘。

“变化只和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尘世的神奇变化能力。这里的“铅”,通常指的是金属铅,但在道家修炼中,它也象征着一种可以转化万物的力量。诗人通过将道家的变化与铅相比,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改变万物的超自然能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于道法和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个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追求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次韵蒲左丞宗孟游虎丘二首·其二

蓬岛奇峰水四环,何年涌出向人间。

清池不测通沧海,宝玉长存润碧山。

曾致神仙留欢咏,可令轩冕乐萧閒。

谢公方为苍生起,恋恋烟萝日暮还。

(0)

次韵司封使君新岁喜雪

玉烛均调应改元,贤侯喜雪望尧天。

暗声撒竹高斋夜,瑞彩连云画戟前。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

应怜陋巷袁安卧,拥褐孤吟又过年。

(0)

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其六

贤哲多为贵势拘,人人空道爱江湖。

谁将五鼎盈前食,肯换秋风一箸鲈。

(0)

延祥寺

雷雨随车上宝坊,僧誇山味最悠长。

地灵终日无尘到,天净常时见海光。

神雀羽毛多隐晦,卧龙头角本轩昂。

石楼本是通仙路,十里香灯属梵王。

(0)

风入松·其二

画梁燕子报新归。好语全稀。

庭芳侵亚红相对,却羞见、蕊蕊枝枝。

说与吹箫旧侣,痴心指望多时。朝云暮雨失欢期。

碧画谁眉。凝愁立处桐阴转,又还是、红日将西。

谩道梅花纸帐,鸳鸯终待双飞。

(0)

嘉莲洞

地应连海眼,终古蓄寒泉。

四列青苍壁,双开菡萏莲。

已嗟真赏去,犹讶昔香传。

未愧东林下,霜葩社众贤。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