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南弄七首·其五采菱曲》
《江南弄七首·其五采菱曲》全文
明 / 黄佐   形式: 乐府曲辞

钿花匐叶浮香雾。兰桨桂楫江步

采菱合流云度。流云度,和风吹。振罗袂,行相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采菱(cǎi líng)的意思:采摘菱藕。比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

浮香(fú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散发到空中,形容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声誉传播开来。

桂楫(guì jí)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合流(hé liú)的意思:指两条或多条水流汇合成一条流向。

江步(jiāng bù)的意思:指河边或江边的步行,也比喻行走的步伐。

罗袂(luó mèi)的意思:指众多人物一起穿着华丽的衣袍,形容人群中人多且衣着华丽。

钿花(diàn huā)的意思:形容文采或技艺非常出色。

香雾(xiāng wù)的意思:形容香气弥漫,犹如雾气一般。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摇江(yáo jiāng)的意思:形容江水波涛汹涌,翻滚激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菱时节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们在江边采菱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自然之美。

“钿花匐叶浮香雾”,开篇以“钿花”、“匐叶”描绘出女子头饰与衣裳上的装饰,暗示了她们的美丽与精致。同时,“浮香雾”三字巧妙地将香气与雾气结合,营造了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仿佛整个场景都被淡淡的香气所笼罩。

“兰桨桂楫摇江步”,接着描述女子们划着装饰有兰花与桂花的船桨,在江面上轻轻摇动,缓缓前行。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女子们的动作轻盈,也暗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采菱声合流云度”,当她们唱起采菱的歌谣时,那悠扬的歌声仿佛与流动的云朵交织在一起,飘荡在空中。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歌声与云朵相融合,既表现了歌声的美妙,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流云度,和风吹”,随着歌声的飘散,云朵似乎也被带走了,而和煦的微风则带来了凉爽与舒适。这两句通过“流云度”与“和风吹”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采菱曲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美。

“振罗袂,行相随”,最后两句描绘了女子们挥动着绣有精美图案的衣袖,相互陪伴着行走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展现了她们在劳动中的和谐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情趣完美融合,展现了一幅生动、和谐、美丽的画卷。

作者介绍

黄佐
朝代:明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猜你喜欢

浣溪沙.试茶

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

起看水火自争雄。

势挟怒涛翻急雪,韵胜甘露透香风。

晚凉月色照孤松。

(0)

无题效商隐体四首·其四

二月皇都花满城,美人多病苦多情。

一双孔雀衔青绶,十二飞鸿上锦筝。

酒掬珍珠传玉掌,羹分甘露倒银罂。

不堪容易少年事,争遣狂夫作后生。

(0)

浪淘沙令

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

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行路自来难。

长铗休弹。黄尘到底涴儒冠。

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

(0)

寄中山隐讲师

问讯山中隐,中山第几重。

风廊巡夜虎,云钵听经龙。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无因净查滓,来共上堂钟。

(0)

冯公岭

层峦叠嶂危相倚,乱若飘风涌秋水。

寒松荒草閒苍黄,照眼峥嵘三十里。

初如井底观天门,一峰巍然中独尊。

萦回百折至绝顶,俯视众岭来儿孙。

人言此山插霄汉,马不容鞭仆夫叹。

攀援何异蜀道难,气竭神疲背流汗。

熟视徐行路觉平,心宽意适步更轻。

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

我来正值穷冬月,倚秋岩前嚼松雪。

午店烟生野饭香,阳坡日近梅花发。

寄语悠悠行路人,乾坤设险君勿嗔。

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0)

锦堂春.西湖

水漫汀洲新绿,云开崦嶂微青。

残红不见成阴后,鶗鴂寂无声。

笑傲坡公一梦,风流杜牧三生。

西湖依旧人中意,来去竟难凭。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