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听荒城雨,同为永夜人。
安危灯共影,喧寂树成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荒城中等待友人萧稚泉未至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孤独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首句“逢君三月暮”,点明了时间背景,三月的傍晚,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示了相聚的短暂。接着,“不似往年春”一句,对比往年的春天,表达了对当前时节的感慨,可能暗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况听荒城雨,同为永夜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孤独。荒城中的雨声,与诗人等待友人的身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寂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这里的“永夜人”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暗示了友人此刻可能同样处于孤独之中,共同面对夜晚的漫长。
“安危灯共影,喧寂树成邻。”这一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安危”与“灯共影”相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同时,“喧寂树成邻”则通过树木的对比,既描绘了外界环境的静谧,又反衬出内心的喧嚣与不安。
“坐久晨光动,还看百态新。”最后两句,诗人从长时间的等待中抬头,看到晨光初现,世界万物似乎焕然一新。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替,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转折,从等待的焦虑到对新生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等待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渴望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