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层峦(cé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层层叠嶂。
禅伯(chán bó)的意思:指深得禅宗真谛的人,也可指懂得修身养性的智者。
倒景(dǎo jǐng)的意思:指事物的景象或态势发生逆转,与原来相反。
灯夜(dēng yè)的意思:灯夜指夜晚的时候照明的灯火。在成语中,灯夜常常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象或者表示人们夜间的活动。
发鼓(fā gǔ)的意思:指人们发出声音,使鼓声响起,比喻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付与(fù yǔ)的意思:将某种权力、责任、任务等交给他人。
鼓吹(gǔ chuī)的意思:指为某种观点、主张或行为大力宣传、宣扬。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晃荡(huàng dɑng)的意思:摇摆不定,不稳定,不安定
跻攀(jī pān)的意思:指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斓斑(lán bān)的意思:指颜色斑驳、花纹杂乱的样子。
兰若(lán rě)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具有高洁的气质。
乐心(lè xīn)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乐观向上的心态
马后(mǎ hòu)的意思:比喻事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来追求或解决问题。
暝色(míng sè)的意思:指夜幕降临时的黄昏或黎明时的微亮。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曲折(qū zhé)的意思:指事物经历了许多弯曲的道路或经历了许多波折才能达到目标。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烧灯(shāo dēng)的意思:形容夜间不休息,继续学习或工作。
生烟(shēng yān)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烟雾腾腾的样子。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忘归(wàng guī)的意思:忘记回家或迷失归途。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西崦(xī yā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明亮。
霞想(xiá xiǎng)的意思:指纵情享受美好事物或美好景色时的想象和遐思。
遐观(xiá guān)的意思:指远远望去,景色广阔壮丽。也形容眼界开阔,见识广博。
心地(xīn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品性、道德或善恶本质。
眼界(yǎn ji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见识、知识范围或思维方式。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岩壑(yán hè)的意思:指山谷之间的峡谷或深沟,也用来比喻困苦、艰险的处境。
幽遐(yōu xiá)的意思:幽静遥远的地方。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云海(yún hǎi)的意思:形容云彩密布的大海,也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支许(zhī xǔ)的意思:指人言辞繁琐,说话拐弯抹角,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作意(zuò yì)的意思:用心去思考或琢磨,表示思考或思索的意思。
- 翻译
- 孤云乘着天风,飘向海上的山峦。
松涛如鼓乐响起,引领我攀登层层高峰。
平生向往的山水仙境,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如今百事不问,只想有三天悠闲时光。
随意度过这元宵之夜,让孩子们也欣赏一番。
来陪伴年迈的禅师,一同拄杖登山。
山路弯曲,青苔覆盖的石阶,竹林中春色斑斓。
山洞口细流潺潺,崖壁内泉水飞泻。
脚酸眼望远方,言语间内心安宁。
夕阳倒映在西山,云海广阔,景色晃动。
十年战乱之后,能在此处相聚实属不易。
或许不像支遁那样游历,也能尽享宾主之乐。
夜色降临山顶,月光洒满林梢。
抚摸着忘归的石头,分享这深远的美景。
- 注释
- 孤云:独自飘浮的云。
天风:大风。
松声:松树的声音。
鼓吹:像鼓乐一样。
岩壑:山涧和山谷。
百事懒:对世事无心。
烧灯:元宵节的灯火。
老禅伯:年长的禅师。
藓磴:长满青苔的石阶。
窦口:山洞口。
咽:流淌。
晃荡:摇摆不定。
兰若:寺庙。
支许:东晋时期的隐士支遁。
摩挲:抚摸。
幽遐观:深远的景象或感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大夫在自然山水间的自在生活。他乘着天风,飞入海上之山,借助松声如鼓吹,引导他登上层峦。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诗中的“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的生活态度闲适自得,他表示百事都懒惰,只愿意作意三日闲暇。这份淡泊明志,与世俗功名利禄相比,显得更加超然。烧灯之夜,他将此情付与后辈,让他们去体会和感悟。
随后,诗人陪伴老禅伯,一同攀登山峦。曲折的道路上,竹引春色斑斓;窦口细泉流过,崖腹飞澜声响。这一切都让诗人的心灵得到安慰,他的心境得到了平和。
十年戎马生涯后,他来到这里,感觉如同兰若般难以忘怀。未必需要远行,也能在这宾主之间尽情欢乐。当暮色到达山顶,月光散布林间,诗人摩挲那忘归之石,告诉它自己对于幽静遐想的观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张元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功力,将这种精神状态与山水之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意境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