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蓑登前冈,欲往藤被岭。
新梢拂旧蓑,樛结不复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披着蓑衣,踏入山林,意图穿越藤蔓覆盖的山岭,却因新长的藤蔓拂过旧蓑衣,使得原本整齐的蓑衣变得凌乱不堪的情景。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在林下的身影与水中的倒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反思。
通过“披蓑登前冈,欲往藤被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踏入自然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而“新梢拂旧蓑,樛结不复整”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藤蔓生长的动态美,以及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藤蔓以生命力,使其成为自然力量的象征。
“自笑林下阴,不如波中影。”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比林下的身影与水中的倒影,表达了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水中的倒影往往更加清晰、完整,象征着诗人内心渴望的宁静与和谐。通过这一对比,诗人不仅反思了自己的存在状态,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自嘲,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著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只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