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门贵贱童稚亦皆以桃叶为佩曰禁鬼也西园公鼓掌人与鬼何辩鬼不害人禁之何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时街头有青衣桃叶者歌莫禁鬼鬼闻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园公闻而并录焉莫禁鬼四章·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禁鬼”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意义和逻辑。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和讽刺,揭示了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首先,诗人提出“莫禁鬼,鬼去鬼还来,人间半是鬼投胎”,暗示了鬼神的存在并非外界所能完全控制,人的行为和思想同样影响着自身的命运。接着,“休怪鬼奴来作炒,汝家先自鬼门开”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指出,如果自家门户不正,鬼神自然会找上门来,强调了内省的重要性。
“人与鬼何辩鬼不害人禁之何为”则进一步质疑了“禁鬼”的必要性,提出人与鬼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行为是否善良,而非鬼神本身。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疑问,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祸害往往源于人类自身的行为,而非外在的鬼神。
最后,“时街头有青衣桃叶者歌莫禁鬼鬼闻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街头艺人以歌谣的形式回应“禁鬼”的习俗,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主题。这表明,面对鬼神的恐惧,人们以更加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化解,体现了对传统迷信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禁鬼”习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