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红蕙花诗册尾·其二》
《题红蕙花诗册尾·其二》全文
清 / 龚自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读罢一时才子句,《骚》香汉艳各精神

十年我恨生差晚,不见风流种蕙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见风(jià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善于观察,能够灵活应对变化的情况。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时才(shí cái)的意思:指在适当的时间或条件下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才能或价值。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子句(zǐ jù)的意思:指一个完整的句子中,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部分。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题红蕙花诗册尾(其二)》。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新学之开山祖师”。此诗通过描绘红蕙花的形象,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赞美与遗憾之情。

首句“读罢一时才子句”,点明了诗人阅读了某位才子的诗句后深受触动,这里的“才子句”指的是那些富有才华、文采飞扬的诗句。接着,“《骚》香汉艳各精神”一句,将才子的诗句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暗示了这些诗句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情感,如同《离骚》中所展现的那样,既有香气扑鼻的芬芳,又有华丽的辞藻,同时又充满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十年我恨生差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意即如果自己早出生十年,就能见到并欣赏到那些才华横溢的才子们的风采,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才选拔机制的不满。最后,“不见风流种蕙人”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风流是指才子的风度和才华,种蕙则是比喻那些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社会环境或时代。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未能在那个时代见到真正能培育出杰出人才的环境,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红蕙花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才华与时代的思考,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敬仰,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龚自珍

龚自珍
朝代:清   籍贯:27岁中举   生辰: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猜你喜欢

感咏二十首·其十九

祢衡与杨修,秉性俱狡鸷。

负才多太露,遇事逞其智。

鹦鹉赋虽奇,渔阳挝且戏。

鸡肋几先发,读碑行且忌。

曹公猜刻辈,岂是容人器。

不自戮才贤,嫁祸肆凶伎。

可怜兰玉姿,同被昆山炽。

古来保身者,皆归明哲士。

(0)

登宣武城楼时有北□之报

呜呜画角语城头,四野风烟动客愁。

露下星河双阙曙,月中砧杵万家秋。

上书自愧冯唐老,去国空怀贾谊忧。

赖有北门诸将在,早将戈甲护神州。

(0)

赠上高叶广文

怜君十载论文地,岳麓匡山共结邻。

官树鸟啼飞絮雨,讲坛烟锁落花春。

诸生重道元推鲁,博士专经共羡秦。

独坐寒毡对清昼,身閒且莫厌官贫。

(0)

忆昔八首·其二

秣陵佳丽艳流霞,晋苑吴宫昔所誇。

北固青山雄帝宅,长江一水渺仙槎。

荒墩已没江淹梦,古巷犹传谢傅家。

唯有青楼烟柳地,年年歌舞竞繁华。

(0)

春日陈光禄见过

冠盖何年别,轩车此日来。

故人千里合,绿野一尊开。

鸟弄当歌席,花明近酒杯。

激昂看侠气,磊落见雄才。

越峤题应遍,衡阳辙屡回。

高情出云汉,逸想绝氛埃。

户牖临青嶂,琴书傍绿苔。

子云元寂寞,仲蔚自蒿莱。

僻地纡玄览,深怀寓薄醅。

相看当尽醉,莫遣二毛催。

(0)

和黄恪斋月夜泛舟

谁将光景谢留连,好月随波落客边。

九曲调高夷水棹,一篷风细剡溪船。

消磨尘鞅三山杳,妆点春光两岸妍。

想到忘形花柳外,有怀多是在前川。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