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族 兄 各 年 八 十 馀 见 招 游 洞 唐 /戴 叔 伦 鹤 发 婆 娑 乡 里 亲 ,相 邀 共 看 往 年 春 。拟 将 儿 女 归 来 住 ,且 是 茅 山 见 老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鹤发(hè fà)的意思:指年老而头发依然黑白相间,像白鹤的羽毛一样。
见老(jiàn lǎo)的意思:见到年长者,表示尊敬和恭敬。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茅山(máo shān)的意思:指道家的一派,也泛指道家修行的地方。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且是(qiě shì)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事物的特点、属性或状态是确凿无疑的。
往年(wǎng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份;以往的岁月。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 注释
- 鹤发:形容人的头发已白。
婆娑:形容老年人行动迟缓。
乡里亲:家乡的亲人。
拟:打算。
儿女:子孙后代。
归来:回到家乡。
且是:尤其。
茅山: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个有老人聚集的地方。
见老人:见到年老的人。
- 翻译
-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家乡走动,互相邀请一起欣赏过去的春天。
打算让子孙们回来居住,首先是因为能在茅山见到年迈的长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鹤发婆娑乡里亲”两句,通过对白发渔染、年迈乡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厚的情感。随后的“相邀共看往年春”则展现了诗人与乡亲们共同回忆过往美好时光的温馨画面。
第三句“我拟将儿女归来住”,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带着子女回到故土,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最后一句“且是茅山见老人”中,“茅山”有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泛指乡间田园之地。而“见老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对年迈父母的思念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这种宁静致远的情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尘嚣、归于本真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