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词垣(cí yuán)的意思:指文字的墙垣,比喻文字的丰富和深厚。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复返(fù fǎn)的意思:再次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规模(guī mó)的意思:规模指事物的大小、程度或范围。
两苏(liǎng sū)的意思:两个苏姓的人。
清都(qīng dōu)的意思:指政治清明、治理清廉的都城。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世缘(shì yuá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可指两个人之间的命运纠葛。
未了(wèi liǎo)的意思:未了指未完成或未了结的事情。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政府(zhèng fǔ)的意思:政府是指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
宗匠(zōng jiàng)的意思:宗匠指的是某个领域内的顶尖大师或技艺精湛的专家。
- 翻译
- 要了解你的兄长和弟弟,得追溯到他们当年在蜀地的两位苏姓英才。
他们的文学才华达到宗师水平,人品风范也展现出高大的格局。
虽然你有满腹经纶,但目前还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世事缘分还未了结,忽然又返回了那清雅的京都。
- 注释
- 识:了解。
兄弟:指诗中提到的兄长和弟弟。
蜀两苏:蜀地的两位姓苏的杰出人物。
宗匠:宗师级别的大师。
规模:格局,气度。
词垣:比喻学问或才情的积累。
政府须:朝廷的重用。
清都:清雅的京都,可能指京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文人汪养源的悼念之作。首联“要识公兄弟,当年蜀两苏”以两位蜀地才子苏轼兄弟来比喻汪养源和他的兄长,暗示他们同样才情出众,曾在蜀地享有盛誉。
颔联“文章到宗匠,人物见规模”高度评价汪养源的文章达到了宗师的境界,他的品行和才华在当时的人物中堪称典范,显示出他的文学成就和个人风范。
颈联“谩有词垣用,终迟政府须”表达了对汪养源未能在朝廷大展抱负的惋惜,虽然他有卓越的文采,但似乎未能得到应有的官位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尾联“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感叹汪养源的去世,仿佛他的尘世缘分尚未尽,却突然离世回归清净的世界,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赞美汪养源的才华与人格,以及对其未能充分实现抱负的遗憾,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其三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城比梧竹,九霄还放綵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