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己亥续怀人诗·其十六》
《己亥续怀人诗·其十六》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家家自家妆,乡里传夸马粪王。

花样时文笋尖脚,可容儿女商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花样(huā yàng)的意思:形式多样,变化繁多。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家法(jiā fǎ)的意思:指家庭中的法规和家族中的规矩,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马粪(mǎ fèn)的意思:指一些不好的事物或糟糕的情况。

商量(shāng liɑng)的意思:商量指的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行为。

时文(shí wén)的意思:

◎ 时文 shíwén
[eight-legged essay;essay prescribed for civil examination] 科举时代称应试的文章,特指八股文
粗粗地记得几篇时文

笋尖(sǔn jiān)的意思:指竹笋的尖端,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好的部分。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自家(zì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己亥续怀人诗》中的第十六首。黄遵宪以创新和融合古今为特点,此诗亦体现了他的风格。

诗中“自家家法自家妆”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比作自己精心装扮的家,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生活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接着,“乡里传夸马粪王”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在乡间广受赞誉的人物,这个人物可能因为某种独特或不寻常的特点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的“马粪王”可能是对某位在乡间颇有声望的人物的戏谑称呼,暗示了社会评价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花样时文笋尖脚”一句,巧妙地将“花样时文”与“笋尖脚”联系起来,前者指时尚的文章或言论,后者则是比喻事物的前端或尖端部分。这一句表达了对新潮事物的敏锐感知和追求,同时也暗含着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可容儿女再商量”一句,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表达了对后辈的教育和引导应充满耐心与理解,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探索和发展,体现了黄遵宪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生活选择、社会评价、新旧文化交融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黄遵宪独特的文学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送景前溪司业葬

凤西冈头飞素旌,凤西冈下起新茔。

空馀二水三山色,不尽千秋万古情。

国士苦难逢贾谊,馆人犹自说阳城。

苍凉雪日松阡午,肠断孤猿袅袅声。

(0)

赠庄邑博还邹平

一官欣得孔门登,品秩休论第几层。

坛杏午阴看鸟下,市槐秋晚对山凭。

鸣钟讲道求多士,跨马寻诗问老僧。

閒过范公书院里,拜瞻应拂座尘凝。

(0)

送郗文范豸史谪温州节推

万松深护理官衙,岚翠阴中阅岁华。

策马暂抛台府印,登楼常眺海门霞。

六朝秀句怜康乐,四海名山说永嘉。

落落晓星云雾里,斗牛何日转仙槎。

(0)

筐山道中留别亲故

发春移舸入冬还,北阙南都去住间。

归梦不离官寺月,赏心犹恋故乡山。

深怜老病元相倚,敢道淹留且自閒。

扶醉别君西郭路,共看华发感朱颜。

(0)

送王本一如辽阳

送君无奈别情何,五日生朝客里过。

心逐悬旌离汉徼,梦随春柳渡辽河。

重关复岭狼烟接,暮雨朝云海气多。

应有大篇吟出塞,不须停马问干戈。

(0)

殷石溪迁居二首·其二

鉴湖欲并贺知章,洛社何如司马光。

耆旧即今新续传,达人随处可为乡。

沙溪绿蕙牵风细,水榭青萝映月长。

更喜郁林洲畔石,岁寒相对倚冰霜。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