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聂氏望思堂》
《聂氏望思堂》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五言律诗

远宦违亲养,官居敢自宁。

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

渺渺低淮树,依依楚城

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入(cháng rù)的意思:指长时间深入某种环境或行业,逐渐掌握其内部的规则、技能和知识。

楚城(chǔ chéng)的意思:楚城是指楚国的城市,也泛指楚国的国都。

芳声(fāng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敢自(gǎn zì)的意思:敢于自我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官居(guān jū)的意思:指担任官职并居住在官署之中。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入望(rù wàng)的意思:指人物或景物进入视线,也可指事物展现出来。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违亲(wéi qīn)的意思:违背亲情,不孝顺父母。

为情(wéi qíng)的意思:为了情感而做某事,出于情感而行动。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远宦(yuǎn huàn)的意思:指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任职或居住。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聂氏望思堂》。诗中表达了远宦之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远宦违亲养”,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远离家乡,为了官职不得不背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无奈与矛盾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官居敢自宁”一句,诗人表达了即使身处官位,也不敢让自己安逸自得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身职责的严肃态度,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深深挂念。

“孤云长入望,万里若为情。”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漂浮在万里之外的孤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这里的“万里”不仅指空间上的距离,更象征着心灵上的隔阂与孤独。

“渺渺低淮树,依依带楚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遥望故乡时所见的景象,淮树低垂,楚城依依,这些具体的景物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向往。

最后,“狄梁千载意,谁复继芳声。”狄梁,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贤臣狄仁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并感叹于自己能否像他们那样留下千古美名,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的精神与品德。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远行官员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身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秋夜即事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0)

南还次韵酬寄叶峭岩赠行君时客授二叔父署中·其二

转侧频忧患,因怜马少游。

迹方难瀚海,梦尚隔神州。

刻骨三年艾,潜踪五月裘。

出门西笑意,他日望君酬。

(0)

黄花亭晚眺

黄花亭上望,城郭倚云间。

枫叶红千岭,江流白一湾。

归帆下云树,征雁没秋山。

月出游人少,行歌独往还。

(0)

重游翠岩响泉亭有怀曾晓山

鸟语钩辀隔叶闻,孤亭选石坐斜曛。

扪萝路僻人稀到,题壁苔深字不分。

花气暖开三月雪,瀑声凉散数峰云。

山中猿鹤遥相待,怊怅年来总为君。

(0)

阅江楼

飞屩凌霄到上头,端江形胜振衣收。

山横峒石连穷发,水入牂牁总合流。

历历帆樯通指顾,峨峨城郭锁襟喉。

凭高莫纵思乡目,衰柳寒蝉又一秋。

(0)

送邹石生之广州·其一

长铗切云冠,秋风白袷寒。

故山辞玉女,炎海狎珠官。

毒雾飞鸢堕,湍流度马难。

诸侯方好士,行矣勉加餐。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