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官军屡捷淮寇渐平五首·其三》
《官军屡捷淮寇渐平五首·其三》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风声鹤唳王师,大似秦苻欲破时。

黄屋乍闻天一笑,此欢应有近臣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近臣(jìn chén)的意思:指亲近的大臣,也泛指亲近的官员或得宠的人。

天一(tiān yī)的意思:指天下第一,最优秀的人或事物。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恐惧而心神不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军在淮地连战告捷,淮寇逐渐平定的场景。诗人以“风声鹤唳”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军事行动相联系,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暗示官军的行动如同敌人的警报一般,让敌人感到不安。接着,“大似秦苻欲破时”,通过历史典故,将当前的战事与古代秦苻即将攻破敌国的盛况相比较,强调了官军的英勇和战果的辉煌。

“黄屋乍闻天一笑”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皇帝的御座比喻为“黄屋”,皇帝的喜悦比作“天一笑”,形象地表达了皇帝对官军胜利的满意和欣慰之情。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君主的喜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军功绩的高度评价。

最后,“此欢应有近臣知”点明了皇帝的喜悦并非秘密,而是近臣们能够感受到的。这句话既是对皇帝喜悦的肯定,也是对近臣们忠诚和智慧的赞许,暗示了他们对国家大事的敏感度和对君主意图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军胜利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皇帝喜悦的象征性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强盛和君主英明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赠江训教乃尊还全州二首·其一

春燕来游秋燕还,乾坤今古几人闲。

风花高下过梅岭,云物萧疏忆柳山。

亲爱并输肝膈外,交情重看别离间。

探春未倦双行脚,莫指年华且闭关。

(0)

偶山卷为九江曾州守题

海上寻名识偶山,森森玉立万山环。

九江日出双螺黛,百镬烟分两灶丹。

莲社酒香初入会,隐岩松老正归闲。

西州去日多遗爱,莫遣春风又启关。

(0)

邑侯陈后斋膺奖·其一

西台忽报奖书来,蔀屋穷檐笑口开。

久念吾人多疾苦,重劳方寸日图回。

持循六事昭公道,论列诸司表俊才。

亦恐重离怀抱去,郎星夜夜烛三台。

(0)

忆诸子

少壮无如老大催,几将书案叠浮埃。

曾知过后功难补,莫遣仍前事谩堆。

种德可忧门尚狭,教方曾说桂争开。

汲深愧我徒长绠,为问源头一水来。

(0)

奕世交禋行

东海潮头撞虎门,扶胥浴日来黄湾。

西江之水如羊肠,五岭之下出洋洋。

不啻千里回省顾,白云员峤趋粤峦。

西樵渡海赴弼山,中有小水经洛交合干其间。

产有梁氏与李氏,奕世结交有如潮汐绎络相往还,信义直与管鲍相后先。

二氏之子寻冈海屋相交契,永慕如二考之生存。

今年合祭黄华馆,明年合祭汾水埏。

尚期孙子千百世,世世奕叶永不谖。

买田百亩供常事,籍名梁李相转旋。

于乎,此义闻之天下少,义门郑氏差可班。

拍肩执袂为气合,反眼不识如途人。

甚者交兵如耳馀,挤井下石未少悛。

于乎,对面胡越何足言。

于乎,对面胡越何足言,回视二子无厚颜。

(0)

殿元石鹿子李子来诗举六字心诀深契道妙予病不能诗为十三字长句代诗酬贺云

嗟状元及第气干青云身依日月,犹不忘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微诀,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一囊括。

经筵进讲启心沃心可以从头说,嗟石鹿子为天下得人知人之哲,为邦家之光为斯文如笺之不绝。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