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茆秦径坞,凿翠润幽轩。
到此已尘绝,何当更涤烦。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诗人彭孙贻以“诛茆秦径坞,凿翠润幽轩”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诛茆”(清除茅草)和“凿翠”(在翠绿中开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到此已尘绝,何当更涤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静谧环境的向往,暗示了在这里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净化。
“双龙穿石髓,一锡迸泉痕”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自然景观,双龙穿行于石髓之中,泉水溅起的痕迹如同一锡轻轻敲击,生动而富有诗意。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暗含着某种精神上的启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且住吃茶去,风铃讵足论”以轻松的口吻结束,邀请读者在此驻足,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平和,同时暗示了风铃的存在,但其重要性远不及眼前的茶香与静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紫袍相国金虎符,左丞铁面赪虬须。
劫灰飞空海化陆,两公奋起全洪都。
武昌路绝荆淮饟,秦凉远隔黄河上。
秋风无雁到江南,百战孤城天下壮。
承平当日储两公,天岂无意生英雄。
神光夜夜动牛斗,彷佛气与微垣通。
九关梦寐传消息,归来饮马东湖碧。
湖边高士宅岿然,馀韵流风凛如昔。
山川间气久封培,一时将佐皆英才。
相从报国誓终始,指顾四远风云开。
功成彝鼎铭千古,庙食他年轶张许。
北来鞍马众羁臣,日长来此听鼙鼓。
威凤出羽族,乃为王者瑞。
飞翔九千仞,览德斯一至。
和鸣周室兴,来仪舜廷治。
高轩植北梧,万一幸而致。
慨然千载怀,孰敢谓不智。
奈彼积石遥,往来良不易。
先生人中凤,文章五色备。
肯作朝阳鸣,亦足瑞斯世。
白云何处来,油然在岩岫。
下有古精蓝,凌云起华构。
吐吞金碧辉,隐见林泉秀。
常从护法龙,低接喷香兽。
觉花映益明,忍草滋逾茂。
高僧亦无心,怡悦坐清昼。
安得乘长风,遍界阴凉覆。
法雨泽群生,普使跻仁寿。
阳和入枯株,霭霭含芳津。
山头太古石,不与万物春。
朝从木客游,暮将山鬼邻。
紫芝仅盈掬,幽兰不克纫。
青云入长吁,肝胆空轮囷。
我尝读君诗,天趣触眼新。
秦游得豪宕,晋产馀真淳。
怒虎不受唾,骇鹿未易驯。
安坐谁不如,半生走逡巡。
苍苍不可问,藐藐谁当亲?
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閒人。
空歌东野曲,不救西州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