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龙游寺》
《登龙游寺》全文
宋 / 李昭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飞构崔嵬,江晴宿雾开。

风幡两州见,花供四天来。

日月依峰转,鱼龙触石回。

蓬壶何处,更拟上层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层台(céng tái)的意思:指高高的台阶或楼梯。

触石(chù shí)的意思:触摸石头,比喻寻找事物的根本或真相。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飞构(fēi gòu)的意思:形容建筑物或结构极为精巧、繁复。

风幡(fēng fān)的意思:风吹动的旗帜,比喻人或事物随风摇摆不定。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蓬壶(péng hú)的意思:指草编的水壶,比喻穷苦无依。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上层(shàng céng)的意思:指社会中地位高、权力大的人群或阶层。

四天(sì tiān)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四天。

宿雾(sù wù)的意思:指夜晚的雾气,比喻长时间不散的争论或争执。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龙游寺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思考。首句“飞构起崔嵬,江晴宿雾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庙建筑的雄伟壮观,以及清晨阳光驱散雾气后的清新景象。接着,“风幡两州见,花供四天来”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佛法的普照四方,如同花朵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象征着佛法的广传和深远影响。

“日月依峰转,鱼龙触石回”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巍峨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日月随着山峰旋转,鱼龙在水石间自由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最后,“蓬壶在何处,更拟上层台”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探寻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昭玘
朝代:宋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猜你喜欢

偈颂八十五首·其四

晓花初拆露香新,独向空山冷衬云。

忽被春风轻触著,淡红脱落乱纷纷。

(0)

偈颂八十五首·其二十三

祇园千树秀,净土九莲敷。

多少参玄士,茫茫在半途。

(0)

偈颂二十一首·其五

寰中独照万机息,壸外分权六国清。

四海晏然王化里,不须当道话升平。

(0)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八

沤澄巨浸无踪迹,月转层峦显大功。

刹海毫芒无欠剩,空山和月撼松风。

(0)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

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底鬼子。

(0)

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终在五首·其一

十五游方今五十,羞将白发对春风。

故园泉石情长在,近日江湖趣不同。

莺友怕寒抛柳巷,蜂臣探暖到花丛。

芳菲时节偏多感,无奈归心逐塞鸿。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