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凤埕八景·其三西扃虎屿景》
《题凤埕八景·其三西扃虎屿景》全文
明 / 黄诏   形式: 七言律诗

耽耽双兽出林形,浮渡湾门内地凭。

风撼潮头须吻白,月升海底爪牙明。

舟无蹈尾知常避,人惯如毛探不惊。

长啸天文炳隐,咆哮谁道食盐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潮头(cháo tóu)的意思:指潮水的最前头,也比喻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或事物的最先进状态。

耽耽(dān dān)的意思:形容迟延、拖延的样子。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门内(mén nèi)的意思:指在某个团体或群体内部,表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

内地(nèi dì)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的内部地区,与边远地区相对。

咆哮(páo xiào)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激烈地吼叫。

食盐(shí yán)的意思:指平凡、普通的事物或人。

天文(tiān wén)的意思:指极大的数目或数量。

头须(tóu xū)的意思:指头发、胡须等长出来的样子。

爪牙(zhǎo yá)的意思:指为他人做坏事或者违法行为的帮凶或手下。

知常(zhī cháng)的意思:了解常情常理,知道事物的常态和规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扃虎屿景的壮丽景象,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神秘。诗人以“耽耽双兽出林形”开篇,巧妙地将老虎比作林中的猛兽,形象地描绘了它们从密林中走出的威严姿态。接着,“浮渡湾门内地凭”一句,暗示了虎屿的位置,仿佛它在海湾的门户内,静待着潮水的洗礼。

“风撼潮头须吻白,月升海底爪牙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潮水与月光下的虎屿景象。风浪拍打潮头,激起白色的浪花,而当月光照耀海底时,虎屿上的爪牙显得格外明亮,展现出一种既壮丽又神秘的美。

“舟无蹈尾知常避,人惯如毛探不惊”则进一步描绘了虎屿周围的环境,船只经过时会避开虎屿的尾部,人们也习惯了探索这一区域而不感到惊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

最后,“长啸海天文炳隐,咆哮谁道食盐声”两句,以虎屿的长啸之声结束全诗,不仅展现了虎屿的威严与力量,也暗示了其深藏不露的神秘性。这里的“食盐声”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虎屿虽强大却并不轻易示人的特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虎屿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黄诏
朝代:明

黄诏,字天翰。饶平人。明世宗嘉靖间诸生。典教舂陵上高镇。晚年解组归,三为乡宾。清康熙《饶平县志》卷八有传。
猜你喜欢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其九

洞水悲鸣无歇时,人稀景静雪消迟。

东风信有芳菲意,昨日梅花开一枝。

(0)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其四十二

定回犹觉幻身轻,更著梅花巧尽情。

月上栏干照孤影,一枝斜映小窗明。

(0)

次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其五

携茶时复过幽亭,寄目悠然上杳冥。

好是园林争秀发,梅花白白竹青青。

(0)

疏山塔·其一

衲僧毛病没星星,刚被傍人授记成。

万壑松涛撼明月,隔溪误认倒屙声。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二十三

三度拂蒿枝,秦时?轹钻。拶得火星飞,结得弓弦断。

用尽自己心,瞎却他人眼。

千里玄枢错踏翻,神驹十影无羁绊。

业风吹上乳窦峰前,点一杯茶向伊道,且缓缓。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十三

积癈未苏,连遭荒旱。铁作心肠,也须寸断。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何妨赏玩。

皓月流辉,觉天云散。

倒跨杨岐三脚驴,深村荒草闲行看。

光境俱忘,瞎乾坤眼。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