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两曜二首·其二·月》。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对于光阴变化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不甘蟆蚀月,泣献磔蟆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以及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明亮的月光一样照耀后世。这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甘平庸的心境。
"却效玉川子,仍曾是退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代文豪的崇敬与学习之心,意在通过模仿前人的风格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在这里,“玉川子”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而“退之”则是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古典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的文学追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远、超脱的情怀,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和文学成就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展现。
前舟疾如飞,后舟忽追及。
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薍丛中靡舟入。
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
谁知一篙不及底,五月已见湖波平。
我昔经过始冰涣,水枯尽是黄沙岸。
等闲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如云帆影去复来,似雪沙鸥聚还散。
先时弱质易惊秋,此日偏令远目愁。
霜清会见根株出,莫送飞花上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