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四子姜》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四)子姜》。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文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子姜”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首句“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以姜云(姜的云纹图案,常用于装饰)比喻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指出这些负面言论能够损害人心,接着提出疑问,这样的诽谤应该由谁来澄清或洗清。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含深意,引人思考。
接下来的“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呼吁人们讨论如何清除社会中的污垢和不正之风,希望神明能见证并引导人们走向光明。这里,“去秽功”不仅指去除物质上的污秽,更深层地指向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净化,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重建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愿景。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通过姜云这一形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朱熹在文学创作中融合理学思想的独特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四更山吐月
夜境沉沉寂,高城忽四更。
山收霾净尽,月吐魄初生。
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
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
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
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
题后林李伯高诗卷
蝉噪螀啼众窍号,岂知今代有诗豪。
谐如帝所闻天乐,壮似胥江看雪涛。
险韵森严压皮陆,短章高雅逼韦陶。
老夫欲反樊川序,长吉安能仆命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