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首句“菁村小隐卜巑岏”,以“菁村”点明了隐居之地的清幽与宁静,“小隐”则暗示了隐士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卜巑岏”则是对山峦高耸入云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次句“盟在前峰讵肯寒”,“盟”字在这里指的是隐士与自然的约定或承诺,表明他愿意与高山为伴,不畏严寒,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讵肯寒”三个字,加强了这种决心和意志的力量,让人感受到隐士内心的坚定与勇敢。
后两句“却把青鞋踏城市,赤栏山色带惭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句“却把青鞋踏城市”描述了隐士偶尔走出山林,踏入繁华都市的生活片段,这里的“青鞋”象征着隐士回归世俗的足迹,而“踏城市”则暗示了他对尘世的接触和适应。后半句“赤栏山色带惭看”则表达了隐士在面对城市中的繁华景象时,内心可能涌起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山林自然之美的怀念,也有对城市喧嚣生活的某种愧疚或反思。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隐逸与世俗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不仅描绘了隐士在山林与城市的两种生活状态,还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刘继邺秀才游岳麓登法华台呈如水长老
南出长沙城,西渡潇湘水。
谁铺碧鲛绡,迥透黄金底。
中分橘直洲,隐若鳌背起。
府邑古称雄,地势信少比。
苟非仁义图,畴将甲兵洗。
晚色烟雾开,人家明镜里。
斯须舍舟楫,纵步踏兰芷。
遥遥望松门,物象愈奇伟。
枝叶既不繁,霜雪讵能毁。
传云陶将军,屯营手植此。
至今凌云气,犹如大君子。
才过清风峡,路转不容跬。
尘寰自此隔,佛界朗瞻跂。
层梯上重门,绘塑光炜炜。
皓鹤去无踪,寒泉但清泚。
遂登法华台,平目瞰千里。
返惊人世卑,堑壁徒为耳。
连甍十万户,罗列在案几。
想当韩杜时,荆棘晦遗址。
不见湘西篇,惟誇道林美。
幸同刘子来,纵视眼不眯。
作诗君勿谦,前辈尚可拟。
挥笔方争豪,求心翻自鄙。
请看梁上题,半是泉中鬼。
白发缠利名,何由外生死。
道师深悟禅,软语听亹亹。
明驱三乘车,济我岸超彼。
台名将谓何,此喻有深理。
香色存天然,了不染泥滓。
救物运真悲,得法终日喜。
《同刘继邺秀才游岳麓登法华台呈如水长老》【宋·郭祥正】南出长沙城,西渡潇湘水。谁铺碧鲛绡,迥透黄金底。中分橘直洲,隐若鳌背起。府邑古称雄,地势信少比。苟非仁义图,畴将甲兵洗。晚色烟雾开,人家明镜里。斯须舍舟楫,纵步踏兰芷。遥遥望松门,物象愈奇伟。枝叶既不繁,霜雪讵能毁。传云陶将军,屯营手植此。至今凌云气,犹如大君子。才过清风峡,路转不容跬。尘寰自此隔,佛界朗瞻跂。层梯上重门,绘塑光炜炜。皓鹤去无踪,寒泉但清泚。遂登法华台,平目瞰千里。返惊人世卑,堑壁徒为耳。连甍十万户,罗列在案几。想当韩杜时,荆棘晦遗址。不见湘西篇,惟誇道林美。幸同刘子来,纵视眼不眯。作诗君勿谦,前辈尚可拟。挥笔方争豪,求心翻自鄙。请看梁上题,半是泉中鬼。白发缠利名,何由外生死。道师深悟禅,软语听亹亹。明驱三乘车,济我岸超彼。台名将谓何,此喻有深理。香色存天然,了不染泥滓。救物运真悲,得法终日喜。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4767c6bf6c8a09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