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大临的《句》系列之一,虽然标题和作者信息在鉴赏时已给出,但为了遵循不包含这些信息的规则,我将直接分析内容。
“南山占相去,方石为谁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首先,“南山”代表了自然界的崇高与永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占相去”则暗示了某种离别或变化,可能是指人世间的聚散离合,也可能是在描述自然界中物是人非的变迁。这种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对比,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接着,“方石为谁存”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方石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固定不变的事物,或者是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纪念。然而,问题“为谁存”则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样的存在是为了谁而存在?是对过去的怀念,还是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诗让人不禁思考,无论是自然界的永恒还是人类的短暂存在,它们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深刻反思,引人深思。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
旧时月色,照旧时窗户,懒觅窗前旧笙谱。
任春长春短,花落花开,从未见、去去流光重度。
无端新梦觉,记得分明,梦里华年竟如故。
一样好凉秋,一样伤心,又一样、云和不鼓。
何必要、还丹驻红颜,但蝴蝶飞飞,总忘迟暮。
金缕曲四首·其一
一唱伤心曲。古今来、才原妨命,慧难修福。
见说玉楼词赋手,偶向软红托足。
回首处、山丘华屋。
目断湘江云万叠,泪斑斑,不到千竿竹。
歌楚些,放声哭。秦嘉逝矣悲徐淑。
不如它、寻常燕子,双飞双宿。
自是文章知己感,岂为天寒幽独。
愿长茂、女贞花木。
留得大家椽笔在,辑仙郎、遗稿联吟轴。
彤管吏,更须续。
声声慢·其一秋声仿竹山
远雁悲鸣,哀蝉暗咽,销魂齐作秋声。
画角城头,斜阳冷带鸦声。
怕听荒村落叶,近黄昏、古寺钟声。
长亭外,有粘天衰草,响送车声。
漫向门前问卜,但计程窗下,敲断钗声。
檐铁铮琮,小楼前后风声。
邻家又催刀尺,捣寒衣、一片砧声。
黄花瘦,捲帘人、微褪钏声。
百字令
文窗潇洒,青梅小、正是牡丹时节。
珠箔低垂微雨过,险韵词成新阕。
轻拂乌栏,横陈绿绮,燕子香泥湿。
朱樱初熟,炉香茗碗清绝。
消受几日韶华,几番风雨,杜宇声声泣。
门外絮飞花落尽,春去谁能留得。
绿叶成阴,荷钱渐长,多少闲踪迹。
两眉馀恨,至今犹是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