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闲(ān xián)的意思:安逸自在,没有烦恼和忧虑。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布裘(bù qiú)的意思:指穿着破旧、蓬松的衣物,形容贫困、穷困潦倒的样子。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刊(bù kān)的意思:不可攻破、不可侵犯、不可摧毁
常从(cháng cóng)的意思:常常效法、学习。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何待(hé dài)的意思:表示不必再等待或迟疑,应立即行动。
栗烈(lì liè)的意思:形容勇猛有力,气势磅礴。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霜天(shuāng tiān)的意思:霜天指寒冷的冬天。
幸有(xìng yǒu)的意思:幸运地拥有
炎蒸(yán zhē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闷热潮湿。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 翻译
- 一夜之间风声穿过林梢,忽然间已是十月寒霜天气。
炎热的三伏天难以度过,但北风吹来虽刺骨也不算什么。
人的性情怎能总是从容,自然的变化无法改变,自古如此。
幸好有厚实的布衣和毡鞋,大雪纷飞时也能安然高卧。
- 注释
- 风声:夜晚的风声。
端:梢头,末端。
遽:突然。
霜天:下霜的天气。
十月:农历十月。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炎蒸:酷热蒸烤。
北风:寒冷的北风。
栗烈:寒冷刺骨。
人情:人的感情或性情。
常:常常。
从缓:从容不迫。
天令:自然的命令,气候规律。
布裘:棉布或毛皮制成的厚衣服。
毡履:毡制的鞋子。
雪深:大雪深厚。
高卧:悠闲地躺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感受和人生的哲理。诗中“风声一夜下林端”开篇便设置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季节转换,紧接着“遽作霜天十月寒”则强调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寒冷效果。
在第二句“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诗人通过对比炎热的夏日与严寒的冬日,表达出自然界的极端气候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顺应。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则是诗人的感慨。这里的“人情”指的是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而“天令”则是自然界或宇宙的法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法则的态度,以及对人类情感与自然法则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则展现了诗人在严寒冬日中的平静和满足。通过描述自己拥有保暖的衣物和鞋子,从而能够在深雪中安然入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通过这些景象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顺应自然的法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无作禅师住保福院
忆昔东皋上,予尝扣岩扃。
翛翛脩竹下,宴坐挹高清。
正见独一翁,孤标凛寒冰。
嘉言罄前哲,四坐不厌听。
予时方好修,数数往亲承。
开门见颜色,蔼然喜气盈。
风尘三十载,死生隔幽明。
每与公言此,默默想仪刑。
公今大梅去,又复感中情。
翁尝此中住,灵踪杳冥冥。
过西山访章愿学钟声伯二隐者兼与同游诸公分韵得深字
冬雨久不作,冰霜谢穷阴。
予因积遐思,于焉事追寻。
西山数君子,幽居托云林。
冈峦负城郭,在乐不在深。
旨酒罄良觌,嘉言谐素心。
岩花照纹楸,松风堕鸣琴。
讵谓兵革馀,得以疏烦襟。
人生易凋谢,何时续斯今。
离别奚足叹,愿言怀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