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香山·其三》
《夏日香山·其三》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我到香山读书日新境会徐徐

朱楼延爽当风峭,绿野含滋正雨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风(dāng fēng)的意思:面对困难或逆境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境会(jìng huì)的意思:指处境相同或相似的人聚在一起,彼此相互交流、交往。

日新(rì xīn)的意思: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或变化。

爽当(shuǎng dāng)的意思:形容事情顺利、顺心、顺利无比

香山(xiāng shān)的意思:指非常香,香气扑鼻。

徐徐(xú xú)的意思:慢慢地、缓慢地。

朱楼(zhū lóu)的意思:指华丽、宏伟的建筑物。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香山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山在夏日的独特魅力。首句“我到香山如读书”,将游览香山比作阅读,暗示了香山景色的丰富与深邃,仿佛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领悟。

接着,“日新境会领徐徐”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这种变化的从容接纳和欣赏。这里的“日新”不仅指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成长与变化,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互作用的理解。

“朱楼延爽当风峭”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时分,朱红色的高楼在微风中显得格外清爽的画面。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朱红与白色或绿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受。

“绿野含滋正雨馀”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将视线从高楼转向广阔的田野。夏日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清新气息,展现出大自然生命力的勃勃生机。这一句通过“含滋”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滋养大地的情景,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滋润与成长。

整首诗通过对香山夏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比、色彩渲染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思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听蓼庵处士弹汉宫秋

雪云垂幕风飕飂,天荒地老客倦游。

多君开手抚玉轸,凄清弹出《汉宫秋》。

初如洞庭下木叶,复如滟滪泻寒流。

得无酒徒击别筑,得无嫠妇泣孤舟。

又疑猿啼向空谷,又疑雁叫落高楼。

借问此曲声何悲,令我忽忆国破时。

先帝有琴曰翔凤,玉熙宫里常携随。

时当中秋开夕宴,袁妃敛衽弹《关雎》。

意静指闲人月下,商流羽激声云飞。

星河斜度仙人掌,鸾鹤齐鸣百子池。

玉槃进酒葡萄暖,一挥再鼓天颜怡。

须臾寇盗肆窃发,衣宵食旰筹征伐。

无复重闻《金缕衣》,何曾还对丝桐月。

翔凤无端霹雳鸣,朱弦一一如刀截。

至尊惨澹竟攒眉,宫妾惊惶群吐舌。

事在甲申春之初,传其说者中涓吴。

不道三月十九日,乾翻坤陷龙鼎湖。

峄阳之桐识治乱,八音遏密钟虚换。

金枝玉叶坐彫残,凤尾谁怜应出爨。

吾民从此忆薰风,师旷师襄逐断蓬。

臣本恨人闻苦调,依稀泪带甲申红。

翔凤而今安在哉,手琴囊锁亦休开。

亟须满饮三百杯,将愁遣去无使来。

(0)

泛舟经岳阳长沙·其三

寒星摇摇天上明,回环下应十二城。

洞阳石乳皆云英,有人饵之蹈日行。

日边渊旋城下水,可怜荡景春山是。

岳灵南去千万里,青霞一片飞初起。

旧寺销亡今几年,螺书秘记鸿濛篇。

阴虫古苔蚀不尽,六丁夜护蛟龙缠。

苍筤谷口云气鲜,此中岁月容高眠。

(0)

和杨炯伯见赠

种瓜何地是青门,愁见濛濛八表昏。

芳草故乡春闭户,落花寒食夜开樽。

荒鸡鸣处谁能舞,旧燕来时我尚存。

雨后不知山径滑,迟君双屐印苔痕。

(0)

和丰庵咏和载西禅师·其二

屋梁饮初光,威仪照四座。

一嘿念群生,山鸟已赓和。

妙香清余声,朝气始无惰。

梵辍鸟亦寂,树滴露珠颗。

(0)

雪夜归即事

登台作贼事成空,闭肆围棋技未雄。

天连白色疏星澹,狭巷无人一火红。

(0)

夏日村居

今古纷纭未易评,松间石上暂移情。

驱愁任我排棋阵,破恨同人共酒兵。

新法已经残海内,清谈自是误苍生。

近来司马多征战,曾否当年细柳营。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