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嗤愚太守,独欲上熙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家(cháo jiā)的意思:指朝廷、政府或官方机构。
春意(chūn yì)的意思:春天的气息或意味。
灯夕(dēng xī)的意思:指夜晚的时候,灯火已经点燃,表示夜晚已经深了。
民心(mín xīn)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意、民众的情感。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萧索(xiāo suǒ)的意思: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元宵节(上元节)因恤悯饥民而取消灯火盛况的情景,流露出对当时社会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联“灯夕何萧索,朝家恤殣灾”,开篇点题,以“萧索”二字形容取消灯火后的冷清景象,暗示了朝廷对饥荒的关注与应对行动,体现了官府在面对民众疾苦时的责任感。
颔联“民心无奈郁,春意有谁开”,承上启下,表达了民众内心的压抑与无奈,以及在困境中对春天生机的渴望却无人能解的悲哀。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希望的缺失。
颈联“明月舒云懒,游人怯漏回”,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被云层遮挡,仿佛懒于展现其光芒,游人们害怕夜深露重而不敢轻易返回。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社会氛围的沉闷与人们的谨慎心理。
尾联“堪嗤愚太守,独欲上熙台”,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一位过于急躁或不明情况的太守,他独自前往熙台(可能指官府处理政务的地方),似乎没有考虑到民众的实际需要和当前的社会状况。这一句既是对个别官员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如何妥善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宋代社会在特定时期面临的民生问题,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