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日珠江曲十首·其一》
《五日珠江曲十首·其一》全文
明 / 陈子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乘潮争向荔枝矶,袨服明妆拥若飞。

女游龙相出没,不知若个弄珠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乘潮(chéng cháo)的意思:利用好的时机取得成功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荔枝(lì zhī)的意思:指事物的内外不相称、不协调,形容事物的外表与内在状况不一致。

弄珠(nòng zhū)的意思:指玩弄珍珠,比喻玩弄权贵或者玩弄别人。

明妆(míng zhuāng)的意思:指化妆得体,妆容明亮而不浓重。

女游(nǚ yóu)的意思:女子出游

若个(ruò gè)的意思:形容态度或表情冷漠、不在意的样子。

相出(xiāng chū)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相互较量或比较出高下,确定优劣关系。

游女(yóu nǚ)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女子,多用来形容行踪飘忽、无固定居处的女性。

游龙(yóu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地行动。

争向(zhēng xiàng)的意思:争取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追求目标。

相出没(xiāng chū m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出现和消失都很神秘,时常不见踪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珠江岸边的一幅生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期间珠江边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以“乘潮争向荔枝矶”开篇,巧妙地将端午节划龙舟的传统习俗与荔枝矶这一地理特征结合,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氛围。荔枝矶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节日的地点和特色。

接着,“袨服明妆拥若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参与活动的人们,他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如同飞翔的鸟儿一般轻盈地穿梭在人群中,展现出节日的盛况和人们的欢愉心情。这里的“袨服”和“明妆”不仅指服装和妆容的华美,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女游龙相出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将人群中的女性形象与传说中的龙相提并论,既体现了节日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和活跃性,又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气息。这里的“游女”和“游龙”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节日之中。

最后一句“不知若个弄珠辉”,则以一个疑问句式收尾,引人遐想。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某个或某些人(“若个”)在活动中展示的珠光宝气,或是对整个场景中闪烁着光芒的细节的赞叹。它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留白和想象空间,也暗示了节日中各种美好事物的交织与碰撞,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端午节珠江边热闹非凡、充满欢乐与神秘气息的场景,展现了明代端午节庆祝活动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陈子壮
朝代:明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猜你喜欢

若楫请赞

貌兮藓石,形兮云松。口捷如哑,耳聪若聋。

布重网无明山上,荡一楫烦恼海中。

吽,五日后也有个弄脱空,水底放出泥大虫。

(0)

偈颂二十一首·其十六

木人夜半穿靴,难寻踪迹。

石女天明不露,谁辨亲疏。

枯木上一点春回,古渡头千寻寒雪。

同门出入不来还忆渠,同气相求回来劫无说。

(0)

采药径

千古苍苔一径春,来寻刘阮故乡人。

山中草木今为宋,亦有桃花尚说秦。

(0)

永定寺客窗

千古门前水自流,小春天气夺清秋。

寂寥方丈黄昏月,照见梨花一树愁。

(0)

山居诗·其四

贪生养命事皆同,独坐閒居意颇慵。

入夏驱驰巢树鹊,经春劳役探花蜂。

石炉香尽寒灰薄,铁磬声微古锈浓。

寂寂虚怀无一念,任从苍藓没行踪。

(0)

偈颂七十六首·其四

初冬时节又相催,浩浩诸方炉鞴开。

独有径山文武火,不知煨杀几人来。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