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举行的宴会。开篇两句"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表达了对宴会地点的赞美之情,龙山作为一个好的选择,而南亭则是欣赏自然美景的理想场所。"暌"在这里意味着长时间地、连续不断地。
接下来的两句"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暗示了宴会上的文化氛围。"清规"可能指的是古代礼节或诗歌的韵律,而"陈侯"则是指历史上的人物或故事。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些元素来营造一种典雅高贵的情绪。"谢公题"可能是在提及宴会上的文学讨论,或是对某位名士的赞誉。
中间两句"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描绘了宴会现场,客人们围坐在接近翠绿山峰的地方,座位整齐,就像远处的树木一样排列得井然有序。
末尾两句"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在现实世界中享受美好时光,也应该向往和欣赏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不必过于沉迷于眼前的景象,亦不需叹息日落西山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特定时刻所体验到的愉悦和超脱。
梦中飞至芙蓉顶,回观太湖何小。
跨上灵岩,蹴翻万笏,消得此生怀抱。烟霞缥缈。
叹凄绝江山,容我清啸。
此愿茫茫,青云梯上那能到。只番胜游算了。
世间遗恨事,不知多少。
西北波涛,东南金粉,拟拉俊游凭吊。未堪临眺。
把雨丝风片,倦游相告。赋就归来,骚魂犹缭绕。
神仙美眷閟嫏嬛,消受隔帘妆晓。
纸阁疏梅破微笑。
明珠约颈,横波媚眼,静写销魂照。温宿梦,倚新娇。
愿人长寿花长好。魆地怯朝寒,孤负香衾怨天早。
巾宽泪律,酒碍歌程,结束閒烦恼。
任吹凉送暖傍东风,向飞絮,禅心證空妙。
祗一例,付与幽窗啼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