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别》
《录别》全文
明 / 张家玉   形式: 古风

鸳鸯戏清池,两两常相倚。

羽翼临当乖,风波中道起。

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馀里。

毛褐虽云贱,不夺于纨绮

来亲去者疏,毋为贵君子

一心区区,君谅执高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高谊(gāo yì)的意思:高尚的友谊或深厚的情谊。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两两(liǎng liǎng)的意思:成对出现或成对进行。

临当(lín dāng)的意思:即将到来或接近的时刻。

毛褐(máo hè)的意思:形容衣物颜色暗淡、质地粗糙。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纨绮(wán qǐ)的意思:纨绮指的是精美的织物,也用来形容女子娇美的容貌。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羽翼(yǔ yì)的意思:指给予某人或某事力量、支持或帮助,使其有所发展或进步。

鸳鸯(yuān yāng)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的意思。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鸳鸯戏(yuān yāng xì)的意思:形容夫妻之间的亲密互动和欢乐嬉戏。

鉴赏

此诗《录别》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鸳鸯的比喻,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与对忠诚友谊的珍视。

首句“鸳鸯戏清池,两两常相倚”,描绘了鸳鸯在清澈的池塘中嬉戏,成双成对,亲密无间的情景,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或深厚的友情。接下来,“羽翼临当乖,风波中道起”两句,转折点出现,鸳鸯间的和谐被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暗示了离别或分离的不期而至,寓意人生的无常和变故。

“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馀里”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痛苦,即使面对眼前的伴侣,也难以言说内心的悲痛,更何况是远隔万里的分别。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细腻又深刻,触动人心。

“毛褐虽云贱,不夺于纨绮”一句,以鸳鸯的羽毛虽朴素却能与华丽的丝绸并存,比喻友谊或爱情的价值不受物质条件的影响,强调了精神层面的珍贵。

“来亲去者疏,毋为贵君子”则表达了对那些因地位或财富而改变态度的人的讽刺,强调了真正的友谊不应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最后,“一心抱区区,君谅执高谊”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友谊的坚守和对朋友的理解与宽容,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保持高尚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鸳鸯这一形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抒发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忠诚友谊的珍视,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张家玉
朝代:明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
猜你喜欢

暮秋书怀

渺渺身何往,萧萧鬓已斑。

乱云生树密,秋雨闭门闲。

有爱都妨道,无心更买山。

只愁孤笠影,乞食到人间。

(0)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

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

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0)

秋明室杂诗·其十一

黄流接混茫,浩浩下泥沙。

九曲如有让,千里谁能遮?

怀哉利济功,漂溺复无涯。

始以一线源,纳彼万派差。

不息成其大,感之长咨嗟!

(0)

文儒咏.颜延之

官阶何足论,太守犹步兵。

时既失斟酌,怨愤亦殊情。

旨酒信无功,新诗厉金声。

异彼竹林咏,不及山王名。

(0)

次答蒿叟叠用东坡聚星堂咏雪寄怀

我生于世如病叶,满蚀虫痕如霰雪。

老去家祸承国凶,遁迹偷活亦痴绝。

棹湖惘惘魂茗迷,攀壑茕茕骨欲折。

往往罢游当落日,身随雁影穿烟灭。

楼头独酌问何年,壮事绮怀飞电掣。

弥天哀愤自开阖,但俯澄漪鉴面缬。

海滨一老善男子,郡国利病察纤屑。

呵嘘元气起羸饿,呻号裂梦那忍瞥。

复倾肝膈叠吟咏,寄痛略依变雅说。

呜呼何术挽横流,早验错铸九州铁。

(0)

同袁伯夔絜漪园观梅

单车冲雨去,花盛旧园池。

一径曾扶醉,三年得再窥。

香寒蜂避屐,影好鹊存枝。

飘梦东风满,安知主客谁。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