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虽有此理,知谁非妄言。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低回(dī huí)的意思:形容声音低沉而悲伤。
归计(guī jì)的意思:指归结分析、总结归纳。
回轩(huí xuān)的意思:指回到自己的轩舍,表示归家或回到自己的安乐之处。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妄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说话不经思考,胡乱说话,不负责任的言论。
虚传(xū chuán)的意思:指无根据、无事实依据的传闻或传说。
轩冕(xuān miǎn)的意思:指君主即位后,戴上皇冠,穿上龙袍,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比喻最高权力的象征。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自我(zì wǒ)的意思: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意识。
- 注释
- 人言:人们的普遍看法。
性:本性。
静:宁静。
不必:不需要。
林与山:山林生活。
世:世间。
虽:虽然。
妄言:空谈,无根据的话。
自我:自己。
作:决定。
归计:归隐计划。
于今:至今。
十馀年:十多年。
低回:犹豫不决,徘徊。
轩冕:官位和权势。
此语:这句话。
愧:感到惭愧。
虚传:空洞地流传。
- 翻译
- 人们常说人的本性本来宁静,无需追求山林的隐逸。
世间虽然有这样的道理,但谁知道哪些不是空谈呢。
自从我决定归隐,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在官场的纷扰中徘徊,这句话如今显得愧对流传。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中的片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人性本质静谧的理解,他认为人的本性确实倾向于平静,无需完全依赖于远离尘世的山林生活来体现。然而,他质疑世间是否真的有人能完全遵循这种理论,暗示现实中有许多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实践。
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十多年前就萌生了归隐的想法,但在实际的仕途生活中,他发现自己并未能完全脱离世俗的纷扰,对于"人言性本静"的说法感到惭愧,认为这句流传的话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充分实现。通过这首诗,苏辙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遵从内心宁静的自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