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景象。"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水旁荷花盛开,花香浓郁如同焚香般弥漫的画面,这里的“菡萏”指的是荷花,“焚”则形容那香气之浓烈。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表明诗人与一位僧侣一起在池塘边过夜,而那时的天空中,霞光正好散布至月亮旁边,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这里“僧同”意味着与僧侣共度良宵,“霞向月边分”则是对夜色美景的细腻描绘。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两句中,“渚鸟”指的是水鸟,它们栖息在蒲草丛中,而远处传来了城里的钟声,这些声音随着拂晓的来临逐渐清晰可闻。这里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声响的并置,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性。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纷争,只想在这宁静的夜晚,与那孤独的云朵交谈。这里“莫他约”意味着无需他人的约束,“重此话”是指再次述说这份心境,而“孤云”则象征诗人那种超脱世俗的心灵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他那追求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心愿。
软红尘里,爱君家、缥缈半空楼倚。
曲槛外,江南江北,两岸好山无际。
日涌浮金,烟凝积翠,朝夕映窗几。
抛书卧看,丘壑在人胸次。
兴来把笔临池,浓涂淡抹,咫尺论千里。
内一段精神聚处,□甚诗人能拟。
却笑米颠,结庵京□,也便写图夸美。
生绡半幅,漫赋新词同寄。